回覆列表
  • 1 # 遼海醉仙

    提出這個課題的人是有著極其錯誤觀念的。任何一個社會獨立意識是不存在的(精神病患者例外),都是由眾多的共同意識構成。比如共同宗教,共同信仰,共同觀點等。尚若是獨立思考則是存在的。“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當今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個利益集團都有各自意識或共同語言,實行共同努力方能發展與成功。而全中國來說,共同的愛國意識和奮鬥精神,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提出獨立意識卻沙化國家凝聚力的錯誤思潮。

  • 2 # 歐比旺羅克

    精讀小說的讀法是,潛入主人公的意識,把主人公當作你自己。精讀哲史的讀法是把主人公換成作者。

    如果精讀的作品單一,會失去獨立意識。保持獨立意識的辦法是精讀不同門類和流派的書。

    重要作品都需要精讀,否則無法理解,也浪費了好書的資源。精讀一部作品的收穫是多方面的,甚至不只侷限作品本身。舉幾個自己讀書的例子:

    高中讀繁體豎排版《西廂記》,幾乎所有繁體字都不認識,讀起來一步一個坎。受元曲音階和格律的吸引,看到《西廂記》不過是很薄的小冊子,決定和它死嗑,不放過每個字、每個詞,查字典,做註記。書讀完了,一次性完成了繁體字掃盲,以後讀白話小說非常方便。

    高中時能找到的書實在太少,巴爾扎克的《幻滅》讀了4遍,後兩兩遍讀完所有註釋,領教了《人間喜劇》為什麼叫百科全書,什麼叫領座員、劇透、印刷場的大熊和猴子、西方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演進、出版商職業、纖維類植物等等,三十年後還能想起來,這是精讀的好處。

    精讀最大的好處是結網,以一本書為結點,向這本書引用的其他作品發散。被經常引用的作品總不會差的,因為一個有自尊的作家不可能在自己作品裡暴露自己沒有品味,一流作家也不可能在自己的作品裡推銷二流作品——除非為了貶損和打擊。於是讀《王小波雜文集》就不能不找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來讀。

    下面說保持獨立意識。

    精讀最大的風險是隻讀一個作家和一類作品,這種讀者在感性群體中叫“中毒”,讀紅樓、讀瓊遙讀得悽悽哀哀是也;在知性群體中叫“錘子”,他看什麼都是釘子,因為他手裡有把錘子,這把錘子可能是他讀的唯一一本書,在他的認知中,這本書包打天下。

    因此,保持獨立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保持獨立意識當然可以冷眼看世界、始終站在第三方立場上讀書。但持有這種徹底的懷疑主義態度是不能讀書的,反而會走向無知無畏的“槓精”。

    即精讀又保持獨立意識,這是一種通往更高智慧的修煉。司湯達傳記《時代三色》介紹了這種訓練方法:教練佈置隊員就一個觀點寫一篇理據堅實的立論。兩小時後,要求隊員再寫一篇反駁文章,把剛剛寫就的立論駁得體無完膚。老師是福樓拜,學生是梅里美。菲茨傑拉德認為,衡量一流智慧的標準,是能否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種相反的觀念,並仍能發揮其功能。在喬治-奧維爾的諾獎作品《1984》中也提出了這個觀點。無論對此是否認同,這種思維方式對精讀且希望保持獨立意識還是很有裨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森海塞爾HD202需要煲機嗎應該怎樣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