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中有毒

    這事發生的時間節點也太“寸”了點。正當德國以美國干涉其內政為由,與美國口水仗升級、互相威脅恫嚇互挖牆腳的關鍵時刻,歐盟以廣告合約不公平為由,課以谷歌14.9億歐元(約17億美元)的天價罰款。這已是歐盟兩年來對谷歌的第3次處罰了。常言說,有再一再二,無再三再四。可谷歌就是再四再五地與歐盟槓上了。也許你會問:歐盟處罰谷歌怎麼扯上德國了?太有扯勁了。歐盟事實上的老大是誰?德國。羊群千隻也有個領鬥羊,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頭羊就是德國,人們把德國和法國比喻成歐盟的雙引擎(或發動機),是再恰當不過了的。一句話,歐盟事實上是德國或德國法國說了算。

    德國與美國最近鬧得不可開交,矛盾在疊加升級。既有歷史的恩怨,又有現實的衝突。歸納起來,德、美之間有四大矛盾:一是有關軍費上漲的衝突;二是對待俄羅斯態度問題的衝突;三是兩國製造業與加徵25%關稅的衝突;四是有關某國5G技術認同落地的衝突。如果要展開論述幾千字也說不完。總之是德國這幾年在默克爾總理的帶領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提升,腰桿子硬了,開始說話話大走路步子快,在國際事務中刷存在感,屢屢挑戰老大美國的權威,讓美國很不爽。

    德國與日本的心態都一樣:都想享受成為正常國家待遇。因為在二戰中失敗,罪魁禍首的日本與德國(當年的西德)被美國佔領管控,70多年了仍是個不正常的國家。美國以“冷戰”為由在大力扶植這兩個戰敗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也壓榨收割了無盡的紅利。可日本與德國為達“正常國家”之目的,行事手段與風格迥異:日本是以巴結溜鬚美國為主的軟攻,而德國則是相反地挑戰美國的權威和利益。比如,美國要求北約成員國的年軍費要達到本國GDp的2%,德國不升反降;比如美國偕北約全力制裁圍獵俄羅斯,可德國就是與俄羅斯暗通款曲打得火熱,“北溪—2”天然氣專案搞得風生水起快完工了;再比如,美國威脅要將德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提升到25%,德國以牙還牙,就罰谷歌17億美元的款,讓其在歐洲大陸處境艱難。德國副議長還揚言要驅逐美國大使。照這個節奏鬧下去,德國與美國翻臉是遲早的事。

    所以,這次谷歌被罰是政治原因多,是德國對美國的報復。處罰谷歌就是給美國政府以顏色看。打狗就是給主人看啊!當然,谷歌也犯了致命性的錯誤,讓歐盟反壟斷部門抓住了“硬傷”:谷歌透過對第三方網站實施反競爭合同限制,使自己免受競爭壓力。

    那歐盟的另一隻“引擎”法國為何也同意處罰谷歌呢?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對待美國的態度是:沒有最恨,只有更恨。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個週末,法國巴黎又爆了第18周的黃馬甲運動爆力事件,狠狠抽打了馬克龍的臉頰。這事太過蹊蹺之處在於:法國剛剛破解了埃航失事的黑匣子——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那款737飛機,黃馬甲就又鬧上了。這時間節點也太“寸”了。許多人懷疑黃馬甲後面又是美華人的影子。馬克龍能不恨嗎?事實上,馬克龍上臺後一直呼籲建立歐洲聯軍用以保護歐洲,這是要把美國趕出歐洲的節奏啊。法國國防部長帕利也公開指責美國:強迫北約成員國購買其武器。德國與法國的心思很合拍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武校有什麼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