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192151140

    (一)學者之文,嚴謹周詳,構思周密,論述詳贍,獨立成篇,結構嚴謹;長於正論反駁,善立善破。 (二)長者之文,淳厚老練,循循善誘,諄諄而論,娓娓而談。其風格為淳厚老到,圓熟練達,謹嚴有度,明晰條暢。 (三)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是集大成的思想家。他融會百家學說,幾乎無所不窺,無所不精,不愧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大儒。他既集儒家之大成,又融會貫通百家學說,有繼承,有批判,有發展,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體系。他是當時的通才,大儒,為文博大精深。其書出入古今,廣涉眾學,弘博而深邃,“理懿而辭雅”(《文心雕龍·諸子》),充分顯示了通才之文的特點。 荀子認為“君子必辯”(《非相》),特別強調論辯的重要性.因此,與先秦其他諸子一樣,荀子的說理文擅長論辯.但荀文以其說理的清晰,論辯的透闢,邏輯的周密,在先秦諸子說理文中別具一格.思想的深邃豐富,理論的系統嚴整,使其不僅單篇行文縝密,而且全書各章相互照應,論證嚴謹周詳.《性惡》篇開首即雲:“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提出了“性”和“偽”兩個概念.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聲色之好,因而出現爭奪、殘賊、淫亂等現象,要改變這種現實,必須用禮義進行教化,使人從善,並明確界定“性”是“天之就也”,即先天自然本性。 “偽”即人為,“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即後天透過禮義的學習而形成的道德觀念.區分了“性”和“偽”之後,再進一步論證“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矣”.提出“聖人化性而起偽”,“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而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眾者,偽也.”“故聖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性惡論是荀子禮樂法術論的理論基礎,故而不僅此篇論述周密,而且與荀子的整個理論系統相一致.由於性惡,故須教育,教育當以禮義為本;也由於性惡,故須施行賞罰,於是性惡論和隆禮重法的主張,就相互貫通,相輔相成。 《荀子》在文辭上,也相互呼應,如《禮論》雲:“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 認為性是一種原始材料,如《性惡》篇中認為性是一種天然之情一致,而像《勸學》篇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等觀點,也和“聖人化性起偽”的觀點息息相通.總之,荀子之文思理嚴整,論證全面.為說明觀點,層層論述,反覆推詳,一篇中首尾一貫,一氣呵成,整體理論系統嚴密,各篇之間頗有照應,故而綿密嚴謹,恢宏博大,風格渾厚。 《荀子》大量運用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譬喻,深入淺出,生動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使深奧的理論淺顯易懂.如《勸學》篇,幾乎都是引類譬喻重疊構成,並且譬喻的運用變化多端,或正反為喻,或並列為喻,辭采繽紛.《荀子》還喜歡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韻語描寫、抒情,增強了氣勢,調諧了音節,更富於說服力和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孩子沒有考好,作為家長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