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76745600939

    故事1 劉攽,字貢父,據說頗有文才,尤其精於歷史的研究,曾參加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的編寫工作。宋朝邵博的《聞見後錄》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來此人還相當幽默。故事說: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專負彈劾監察之責)想發動同僚攻擊某人。有人問劉攽,某人是否真有什麼劣跡,中司竟要鳴鼓攻之。劉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這裡所謂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劉攽不願意參與暗害他人的陰謀勾當,所以他說不充當暗箭子。(關於“鳴鼓”的典故,可以參看“鳴鼓而攻”) 編輯本段故事2 春秋時,鄭莊公手下有兩位大將。一位歲數比較大,辦事比較穩重,叫做潁考叔;另一位,比較年輕,辦事比較浮躁,叫做公孫子都。這兩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孫子都有一個弱點,總要跟別人攀比,別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裡就難受,有點兒嫉賢妒能。 有一回出征,鄭莊公讓潁考叔當先鋒,給了他二十輛戰車。公孫子都一看:怎麼我這支隊伍就沒有戰車呢?他便直接跟潁考叔說:" 您應該把戰車撥給我十輛,因為我這後邊也是隊伍。我也需要戰車呀。""子都,我是先頭部隊呀。要是我給你十輛戰車,先頭部隊的戰鬥力就減弱了;先頭部隊打 不好,您這後繼部隊恐怕也很難取勝。從全域性考慮,戰車我不能給您。"子都一聽很不高興,"同為朝臣,我要十輛戰車你都不給嗎?"兩個人爭了起來。最後,鄭莊公一裁決,潁考叔講的有道理。子都心裡從此就懷恨潁考叔,"咱們走著瞧。" 後來,鄭國出兵攻打許國。潁考叔帶領著鄭軍第一個衝上了城頭,把許國的旗降下來,升上了鄭國的旗。子都趕到城下時,晚了一步,一看,又被潁考叔比了下去。他心裡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潁考叔從背後給射死了。潁考叔這一死,子都衝上城頭說:"許國的都城是我攻下來的。"就這樣,子都帶著人馬班師回朝。鄭莊公出來迎接,並且在宮殿上設酒宴給子都慶賀勝利。酒宴上,鄭莊公問起潁考叔,子都說:"潁考叔將軍不幸,在前線中箭身亡。"於是,在酒宴之前,眾人先給潁考叔默哀,然後才開始飲酒。沒想到公孫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鄭莊公發現真相,心裡壓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問題,端著酒杯便說:"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潁考叔。"這一下,文武群臣都嚇了一跳,難道潁考叔的魂靈附到子都身上了?子都端著酒杯接著說:"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邊這樣胡言亂語,一邊衝到高處,跳下來死了。京劇裡有齣戲,叫《伐子都》,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這大概是最早的"暗箭傷人"的故事。不過,這個提法本身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原來,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御史中丞,是負責監督朝廷百官,相當於檢察院檢察長一類的人物。這個御史中丞,看朝中誰覺得彆扭,就在暗地裡給他羅織罪名,在皇上面前彈劾他。為了要蒐集別人的罪名,他便常常和其他的官員暗中勾結。有一次,聯絡到老臣劉貢父,劉貢父說:"你要鳴鼓催陣,讓大家衝上去把某個官員扳倒,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不幹暗箭傷人的事。"[3] "暗箭傷人",就是指採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別人。 編輯本段例句 1.造謠中傷;~;這是反動勢力慣用的伎倆。 2.改革家一定要堅定信念;做好會有~的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抗抑鬱症藥吃了一個星期有多大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