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東的變美分享

    按正常操作程式,香菇菌絲髮滿菌袋,並達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時,人為調控其生長環境的通氣、光照、溫度及溼度等條件,使其料表氣生菌絲全部倒伏並分泌色素,料表色澤逐漸由濃白、淺白轉為淺棕直至棕色、棕褐色,最後形成一層集保溫、保溼、避光、抗雜菌等多重作用於一體的棕褐色菌膜,該過程稱之為轉色。轉色是代料栽培香菇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在人工栽培條件下,人為強制性調控所需條件,使該過程加速罷了。香菇菌棒轉色的色澤深淺,菌膜的厚薄等,與出菇時間、出菇產量及菇品質量關係密切。一般條件下,轉色(質量)與出菇(水平)的關係,有三種基本情況:

    第一種為正常轉色,符合要求。表現為菌膜厚薄適中、棕褐色、菌棒有樹皮光澤,富有彈性;其出菇表現為按時現蕾、菇蕾均勻,潮次明顯;菇體發育正常,產量高,質量優。

    菌棒的轉色管理,按菌種特性有所不同,甚至差別很大。早熟菌株和武香1號、931等,一般是在接種後50-70天、中熟菌株如937、908等在80-100天,晚熟種如939等則在120天左右,甚至超過150天以上,個別的越夏菌株需要180-200天才進入轉色期,具體可根據其生物特性說明或出菇試驗來掌握轉色時間。

    由於栽培的方向及模式不同,轉色管理可分為兩種方式,即脫袋轉色和袋內轉色。因為現在的生產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優質厚菇為目的,故多采取袋內轉色方式。其基本管理如下:

    1、打孔增氧:菌絲髮滿後,基料內充盈菌絲體,其代謝量大為增加,透過打孔達到增加其內部氧氣、排除廢氣、提高代謝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為轉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離壁:透過打孔、搬動等,促使塑膜與基料分離。對發菌時間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離壁有困難,可在打孔時順便挑起塑膜,以利該處生出氣生菌絲。

    3、碼垛通風:根據氣溫的高低,採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碼垛,將菌棒碼高4-8層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間,又不使菌棒過分擁擠,並且碼起的袋垛中間有"自然拔風",有利於袋間和膜內的通氣。 4、調控溫度:根據季節的不同,適當人為調控垛內溫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溫季節最低溫度也可調控在10℃左右。當垛內溫度達到25℃時,即應揭去覆蓋物,倒垛散熱,原則是"寧可低溫延長轉色時間,也不允許高溫燒菌"。

    5、通風壓菌:在較合適的條件下,料表會很快長出一層細密的氣生菌絲,並開始分泌色素,出現淺醬油色的水珠,為轉色的重要訊號。此時,可採取兩種措施。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噴淋,既為菌棒降溫,又可沖洗掉部分色素水珠,與此同時應加強通風,一般掌握噴水後2小時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時加強通風。

    6、加大溫差:實踐證明,一定條件下,在儘量降溫的基礎上加大晝夜溫差,是促進轉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乾溼交替:該措施可透過噴啉冷水和加強通風等手段實現。噴淋冷水一方面給菌棒以較大的溫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溼度,透過加強通風等措施,即可達到乾溼交替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怎樣懲罰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