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問題有三:
一是GDP百萬億。
這個只是初統,還要核算。19年就審了一年,擠去了幾千億水分。至於擠多擠少估計得看國統心情了。
二是通脹。
為配合放水,前幾年猛吹通縮風。直到去年歲末還拿Cpl降低說事。著實有點扯。
脹不脹,看M2就可以了。100萬億GDP對應218萬億m2,在m2增速中減去GDP實際增長率,大體就是通脹率了。
m2在7年間翻了一番,比日美總和還多一丟丟,如此天量m2絕對傲世而雄。
三是怎麼讓資產保值。
這個得對通脹有個基本判斷了,是溫和的,還是熱烈的。換言之,是臺幣化,是曰元化,還是津元化。
最前者可不論,屬溫和式一一溫水煮青蛙,己煮習慣了,常規套路出牌即可。
而熱烈式的中者就有點不太妙,已是惡脹。而熱烈過頭的最後者則屬末日窮途,唯有換幣消零了。
此種情況下:
首在保命,維持生存的維他命,當屬最剛需。活下去,先保命。
次在保值,貴金,古董,外鈔等,標的物越小越好。至於原因,你懂的。
不動產恐怕只是被動追漲,最終將回歸真實的市場定價,能否保值很難說。
重在保"道″,有一個生產型企業,不管中小微,守住一條求"財″之路。
古語有云"家有萬金,不如薄技在身",現代條件下,薄技就轉換成了企業。最穩妥地雙保險是走出去再建一個。但與建築相關或三產業,不建議。
保"道"對升斗小民相當有難度,可以考慮的是弄塊小地,辦個宅院型小農場,最直接也最有效。正如大疫止於野,大脹也同理。
題主的問題有三:
一是GDP百萬億。
這個只是初統,還要核算。19年就審了一年,擠去了幾千億水分。至於擠多擠少估計得看國統心情了。
二是通脹。
為配合放水,前幾年猛吹通縮風。直到去年歲末還拿Cpl降低說事。著實有點扯。
脹不脹,看M2就可以了。100萬億GDP對應218萬億m2,在m2增速中減去GDP實際增長率,大體就是通脹率了。
m2在7年間翻了一番,比日美總和還多一丟丟,如此天量m2絕對傲世而雄。
三是怎麼讓資產保值。
這個得對通脹有個基本判斷了,是溫和的,還是熱烈的。換言之,是臺幣化,是曰元化,還是津元化。
最前者可不論,屬溫和式一一溫水煮青蛙,己煮習慣了,常規套路出牌即可。
而熱烈式的中者就有點不太妙,已是惡脹。而熱烈過頭的最後者則屬末日窮途,唯有換幣消零了。
此種情況下:
首在保命,維持生存的維他命,當屬最剛需。活下去,先保命。
次在保值,貴金,古董,外鈔等,標的物越小越好。至於原因,你懂的。
不動產恐怕只是被動追漲,最終將回歸真實的市場定價,能否保值很難說。
重在保"道″,有一個生產型企業,不管中小微,守住一條求"財″之路。
古語有云"家有萬金,不如薄技在身",現代條件下,薄技就轉換成了企業。最穩妥地雙保險是走出去再建一個。但與建築相關或三產業,不建議。
保"道"對升斗小民相當有難度,可以考慮的是弄塊小地,辦個宅院型小農場,最直接也最有效。正如大疫止於野,大脹也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