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qzuser
-
2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提時代的“哭”是一種什麼含義。首先,當一個人處於孩子的階段,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和體力等方面都有限,因此在表達負面情緒時是受到阻礙的。於是,當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感覺委屈的時候,用哭來表達是一個相對方便的做法。
然後,當孩子透過這種哭或者鬧的方式得到了一次次的滿足之後,有可能會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一種習慣,認為只要哭一下,原本無法滿足的要求就能得以實現。接著,隨著在現實中一次次哭泣行為和正向結果的匹配與強化,就會逐漸發展出一種行為模式,一旦行動受阻,就試圖透過哭的方式來尋求滿足。
這時候,一旦行為得到了固化,即使在日後成年階段擁有了獨立的思考和意識以及社會規範的知識,也有可能在情緒比較強烈的情況下這部分現實檢驗功能得到暫時的弱化,而讓潛意識中的行為模式得以啟用,於是表現出一些平時的狀態下不會有的舉動。
這個規律不僅僅限於哭,還有其他一些成年人身上出現的不少與其年齡不相稱甚至不合時宜的行為,比如砸東西、倒地打滾、大聲尖叫等,也能用這樣的原理得到解釋,並在童年時期找到相關的依據。
因此,你在來信中提到的,“小時候學小提琴學了5、6年每節課都從頭哭到尾”的情況其實符合我上面分析到的過程。只不過,對於你來說,希望你能有個思想準備:雖然你知道了存在這樣的關聯,但很可能並不能立刻改變什麼。
這樣的情況通常都是持續了很多年,並不知不覺陪伴著你成為了一種習慣。所以,即使你想要改變,也需要付出相當一段時間來慢慢緩解。
至於“怎麼辦”的問題,你可以有兩個思路:一種是靠自己調節,另一種是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如果你選擇前者,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改善這種情況的話,建議你首先感受一下,自己每次都容易在怎樣的受挫情景下哭;哭的時候,尤其是哭的那一瞬間,眼前怎樣的場景讓你想到了什麼而導致你哭出來的;眼前觸發你哭的場景,和你過去經歷過怎樣的場景比較類似;你在類似場景下哭的時候,都用過怎樣的方式止住淚水的;同樣的方法是否嘗試借鑑過用於現在的一些情況。
弄明白這些問題,會對你改善這種狀況有所幫助。當然,有的問題不是能夠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的,也需要你花時間來探索並付之於行動。而如果你選擇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話,便可以和諮詢師探討這些問題,最後透過與諮詢師的一起努力,花上一段時間讓自己慢慢得到改善。
回覆列表
人的臉皮要學厚。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時候,我臉皮薄,我的一個同行說要我去練攤,就是象小商小販一樣在外面擺攤。練膽量。他在百貨大樓門口發自己名片。
臉皮薄源於內心脆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屬敏感多疑的心理,對自己缺乏信心。做人要認清自己身上的優缺點,才能正確看待別人的批評打擊。要更好地生存,更好地適應社會,就要從脆弱到堅強,從堅強到頑強。人生,有時好好的活著就是一種成功,一種勝利。我今年五十多,我有個同學歌唱得和蔣大為一樣的在38歲就去世了。我的一個同事在公證處當頭,50歲就去世了。也有的當公務員做了領導,被判刑了在賣水泥。還有個現在還在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