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電視記錄片《紅旗渠精神》,收看後,我被林縣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縣地處太行山區,過去是一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資源匱乏的貧困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縣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林縣的困境,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全縣人民歷時10年,硬是靠一雙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起了157個渡槽,打通了211個隧道,修築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於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縣,使50多萬畝旱地變成了良田。為此,周恩來總理曾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是舉全國之力,而紅旗渠是英雄的林縣人民用兩隻手修成的”!的確,紅旗渠不僅是建國初期共和國艱苦創業的一個歷史縮影,更是改天換地的華人奮發圖強的一種時代象徵。
在輝煌的壯舉背後,隱藏著多少辛酸的故事,看著記錄片上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真是令人心有餘悸。頭上是巨石連連,腳下是萬丈深淵,面對艱難的施工處境,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奮勇當先,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難萬阻,終於創造了奇蹟。今天,當我看到溫柔的水脈沿著陡峭的山脈繞行時,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獻身的革命先烈們,這一渠清水好似他們的滿腔熱血在沸騰;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奮鬥的建設者們,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緊衣縮食的老百姓,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滿懷期盼的淚水。林縣人民前仆後繼,眾志誠誠,攻艱克難,用生命澆築了一條紅旗渠,用精神鑄造了一座不朽豐碑。
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寶庫,更是華人民的精神家園,紅旗渠就是自強不息的華人民戰勝惡劣環境的代表和象徵。新時期只要幹群一心,團結一致,沒有實現不了的事,黨員、幹部、群眾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無私奉獻!
如下:
在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的時候,首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兩大難題:技術問題,在當時,全縣水利技術人員加上測量員,人數不過30人,技術水平最高的不過是中等技術學校的畢業生。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先進的測量儀器,當時全縣只有少得可憐的兩臺水平儀,一臺經緯儀。在地勢非常險峻,地形非常複雜的太行山上,他們能完成這一龐大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設計任務嗎?資金問題,當時林縣財政收入十分薄弱,只有不足七百萬。但這七百萬不可能全部用來修渠,至少還要維持全縣的正常的生產和工作。而整個紅旗渠工程後來計算的總投資將近七千萬元。極其有限的資金,對於修建這個龐大的工程來說,更是杯水車薪!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之中,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紅旗渠的藍圖規劃過程中,湧現出了以測量員吳祖泰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
2012年1月9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電視記錄片《紅旗渠精神》,收看後,我被林縣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縣地處太行山區,過去是一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資源匱乏的貧困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縣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林縣的困境,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全縣人民歷時10年,硬是靠一雙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起了157個渡槽,打通了211個隧道,修築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於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縣,使50多萬畝旱地變成了良田。為此,周恩來總理曾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是舉全國之力,而紅旗渠是英雄的林縣人民用兩隻手修成的”!的確,紅旗渠不僅是建國初期共和國艱苦創業的一個歷史縮影,更是改天換地的華人奮發圖強的一種時代象徵。
在輝煌的壯舉背後,隱藏著多少辛酸的故事,看著記錄片上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真是令人心有餘悸。頭上是巨石連連,腳下是萬丈深淵,面對艱難的施工處境,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奮勇當先,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難萬阻,終於創造了奇蹟。今天,當我看到溫柔的水脈沿著陡峭的山脈繞行時,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獻身的革命先烈們,這一渠清水好似他們的滿腔熱血在沸騰;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奮鬥的建設者們,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緊衣縮食的老百姓,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滿懷期盼的淚水。林縣人民前仆後繼,眾志誠誠,攻艱克難,用生命澆築了一條紅旗渠,用精神鑄造了一座不朽豐碑。
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寶庫,更是華人民的精神家園,紅旗渠就是自強不息的華人民戰勝惡劣環境的代表和象徵。新時期只要幹群一心,團結一致,沒有實現不了的事,黨員、幹部、群眾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無私奉獻!
如下:
在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的時候,首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兩大難題:技術問題,在當時,全縣水利技術人員加上測量員,人數不過30人,技術水平最高的不過是中等技術學校的畢業生。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先進的測量儀器,當時全縣只有少得可憐的兩臺水平儀,一臺經緯儀。在地勢非常險峻,地形非常複雜的太行山上,他們能完成這一龐大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設計任務嗎?資金問題,當時林縣財政收入十分薄弱,只有不足七百萬。但這七百萬不可能全部用來修渠,至少還要維持全縣的正常的生產和工作。而整個紅旗渠工程後來計算的總投資將近七千萬元。極其有限的資金,對於修建這個龐大的工程來說,更是杯水車薪!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之中,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紅旗渠的藍圖規劃過程中,湧現出了以測量員吳祖泰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