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樂意為你解答:
都江堰水利工程
陳運和詩《都江堰》:“凝聚過智慧的汗珠與卓絕的遠見都江堰灌溉了歷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詩,灌溉了良田”。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執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湧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於它建築在岷江衝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2、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道解都江堰放水大典片段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洩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位;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3、寶瓶口引水工程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
都江堰水利工程
陳運和詩《都江堰》:“凝聚過智慧的汗珠與卓絕的遠見都江堰灌溉了歷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詩,灌溉了良田”。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執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湧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於它建築在岷江衝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2、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道解都江堰放水大典片段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洩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位;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3、寶瓶口引水工程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