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唯恐

    Barrett食管是慢性胃食管反流的併發症,導致食管鱗狀上皮被不同型別的柱狀上皮取代。一般的概念是:正常的鱗狀上皮被慢性反流破壞之後,由對酸、胃蛋白酶、膽汁具有較強抵抗能力的柱狀上皮重新被覆。儘管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的狀態,但抑制胃酸和燒灼治療可以使Barrett食管消退,不過有可能復發。

    Barrett食管見於多達14%的有胃食管反流(GRED)症狀的內鏡活檢患者,患病率因人群不同而異,但估計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為1.6%。主要見於成年人,男性患者大約為女性患者的2倍。

    美國胃腸病學會及其實踐標準委員會最新的定義為:內鏡下,管狀的食管內任何長度的粘膜上皮變為柱狀上皮且活檢證實有腸上皮化生。

    圖示barrett食管伴杯狀細胞。

    因此,杯狀細胞的存在(也就是腸上皮化生)是診斷這一疾病的公認標準,而不再考慮食管的確切部位。題中未做活檢,診斷Barrett食管應持懷疑態度。

    儘管所有的Barrett食管患者的癌變風險均增加,但是伴有異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特別是高級別異型增生,其癌變的風險更高。所以,正確診斷Barrett食管,篩查出上皮異型增生是關鍵。

    圖示Barrett食管低級別異型增生。

    治療原則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狀、預防和治療併發症。抑酸藥(包括質子泵抑制劑PPI和H2受體拮抗劑,其中前者更優)是治療反流症狀的主要藥物。

    總結,對Barrett食管患者應密切隨訪,以便早期發現上皮異型增生和癌變。

    (參考Barrett食管診治共識2011修訂版,重慶 及 斯滕伯格外科診斷病理學相關內容)

  • 2 # 風小東

    一提起巴瑞特食管(Barrett 食管)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一提起食管癌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食管癌主要分為鱗癌和腺癌,而巴瑞特食管與食管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它是食管腺癌發生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那麼巴瑞特食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到底嚴重不嚴重呢?應該如何治療呢? 巴瑞特食管的病因主要與反流性食管炎有關,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種併發症,臨床上多表現為嚥下困難、胸骨後燒灼感、返酸等症狀,據調查統計,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約有10%-20%會發生巴瑞特食管。正常的食管上皮是鱗狀上皮細胞,但是在長期的返流性食管炎刺激下會造成鱗狀上皮的損傷,從而導致柱狀上皮發揮修復作用,引起食管上皮化生,而這種特殊型化生則是食管腺癌的一種癌前病變,癌前病變通俗的說就是癌症的前兆,因此巴瑞特食管如果不及時得到治療和控制則有轉化為食管癌的危險,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巴瑞特食管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單一危險因素,由此可見巴瑞特食管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 那麼得了巴瑞特食管後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應積極控制食管返流,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如奧美拉唑及促進胃蠕動藥物如嗎丁啉,飲食生活調節也很重要,應注意飯後避免立即睡覺、避免暴飲暴食及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食酸甜食物、禁菸酒以及控制體重等,此外應定期進行內鏡檢測,如果內鏡活檢證實有巴瑞特食管並伴多灶性異形增生者,應及時進行內鏡下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 3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巴瑞特綜合徵(barrett syndrome)是指食管下端粘膜被胃柱狀上皮所取代。又稱barrett潰瘍、慢性消化性潰瘍和食管炎綜合徵。1950年首先由barrett描述,故稱barrett綜合徵。本徵可為先天性,但常繼發於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食管反流的基礎上發生食管炎和潰瘍。為長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的併發症,由於長期反流,下段食管的鱗狀上皮可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代替,患者常有典型的反流症狀。其中部分患者可發展為食管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劍奇俠傳4幻冥界迷宮怎麼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