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76190583394

    實際上,不管是雲還是霧,飄在空中的理由都差不多——它們確實會因為重力的作用在沉降,因此用密度來解釋是不對的。液體的密度無論如何都比氣體大,霧的成分是水滴塵埃分散在空氣當中形成的膠體,總密度自然也比空氣大。但是因為空氣阻力的緣故,下降的速度非常的慢,以至於實際上看起來就像漂浮在空中不動一樣。大家應該聽說過一個段子,說一堆研究生在討論雨從多高的地方落下來會砸死人——實際上不管多高都砸不死人,因為隨著速度的增加,空氣阻力會不斷增大,最終和重力平衡,達到極限速度。為了簡化問題,我們預設水滴都是球體。重力和體積,也就是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而空氣阻力則是和橫截面積乘以速度的平方,也就是半徑的平方乘以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很容易得出來的,也是一個很直觀的結論就是,同樣密度的水滴,半徑越小極限速度也就越小。G~V~r^3F~Sv^2~r^2*v^2G=Fv~r^1/2(極限速度和半徑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對於雨滴而言,半徑一般是1mm以上,這個極限速度一般是在1m/s的數量級。而云霧當中,液滴的大小在1nm以上。那麼簡單的推導一下能得出這個極限速度是1mm/s。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計算的是極限速度,實際上對於雲霧而言,根本沒有像下雨那麼長的距離來加速。雲的話同時還收到對流的影響,而霧的話本身就在地面附近還收到一個地面氣壓的作用。我在網上剛好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課件,直接放結果好了:圖片來源:arizona.edu 的頁面實際水滴下落速度受到多個力的綜合影響,這裡我想稍微詳細解釋一下:1. 綠線是粘滯力的作用,也就是空氣阻力。這條線的斜率大概是v~r^1/2,也即是前面推倒得出的極限速度。2. 藍線是渦流的作用,具體我沒怎麼看,看斜率和綠線一樣,只是係數有變。3. 紅線是分子黏度,我沒有太仔細看,大概是剪下力的作用?這條線的斜率是v~r^2。4. 綠線和藍線對於水滴較大的情況下適用,諸如雨滴。水滴較小的時候需要考慮這個分子黏度,類似說顆粒很小分子之間作用力明顯?最終的速度呈現出黑色那條線的結果。橫軸是水滴大小(mm),縱軸是下落速度(m/s)。1mm的水滴(也就是雨滴)下降速度大概是5m/s,符合我們的預期。而1μm的水滴速度已經到0.1mm/s了。這條線延伸下去的話,對於10nm的水滴,下降速度應該是10nm/s。而更小的1nm大小的水滴,預期的下降速度應該是0.1nm/s左右。也就是說假設這個霧當中水滴大小是10nm,那麼一個小時大概能沉降3.6μm。什麼概念呢?大概剛好是頭髮的半徑。這也就是為什麼,看起來那些雲霧都沒有沉降的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GD再戰SN,LPL“最雞肋”季軍賽誕生,笑笑:勝者會有2個好處,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