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楊在農村
-
2 # 樹懶也放羊
是的,為這,自己也覺得很慚愧。
家和親人,是每人心中的牽掛,它代表著愛,思念,還有責任。
就在昨天,我還收到孩子的老師發來的資訊(孩子在遠方老家)說:孩子的語文試卷有些是寫的數學數字,還拍了張圖發給我,我當時就氣得要命,可是當我認真看完,我發現他一張試卷是填滿的,就連他之前最討厭看圖寫話他都寫了很長一段,那肯定就是用數字填的,一定是他不會做的。當時想想那個心酸,本來男孩子對語文就不怎麼感興趣,他們班一個學期換了兩個語文老師,自己又迫於生活,沒能陪在他身邊給他多點教導。平時都是農村爺爺奶奶帶著,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怎麼好,還幫忙帶著孩子,每天就只能影片瞭解一下家裡的情況。養育、教育孩子本來就是父母的責任,我們沒能及時發現孩子正一天天長大,需要更多的陪伴,以及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呀!媽媽搬起磚頭就沒發照顧你,放下磚頭就沒發養活你。照顧老人也是為人子女的責任,但是我忽略父母年紀大了,已不像我們小時看見那樣高大,背也開始有點駝了,眼睛也開始花了,聽力也不式從前那樣了,頭上也多了絲絲銀髮……
為了生活,估計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忽略家跟親人,但是我們要盡力做到,給他們更好生活條件,在苦也不能苦到老人跟孩子。所以年輕的我們努力吧,用自己的行動去照顧,用愛去滋養,用責任去守護,我們自己的家。
-
3 # 遊子情感說
“多少人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唱出了現在人的生活狀態,特別是農村在外打工的人們聽到這支歌的時候內心都為有一絲酸楚無奈和共鳴。為了掙錢,也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農村的青年男女背井離鄉走進了都市,去尋找那份希望和夢想。
在外打工的我也好久沒回家了,每天的上班下班,日子平淡如水,白天忙於工作,思想全在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下班後的時間,思鄉的情緒便不由自主的在心頭漫延開來,想著年幼的孩子那稚嫩的童音,在幼兒園時是否聽老師的話?想著那賢惠的妻子是否已經入夢,夢裡可有我的身影。還有那慈祥年邁的雙親是否身體康健如昔啊!
多少人為了生活歷盡了悲歡離合……。是啊!生活給了我們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奈。每一個在外謀生都市打拼的外來人都有此感悟吧!找點空閒,找點時間,帶上銀錢,回家看看,給孩子買些玩具,給愛人買些衣服,給古稀之年雙親買些保健品。
抽空回去看看遠方的親人吧!你可聽見,幼小的孩子在不止一次在夢中囈語“爸爸”。賢惠的妻子時常獨對孤燈,深夜難眠,年邁的雙親多少次依門昐子歸。
-
4 # 老李頭和他的感悟
是,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吧。為了多賺點錢,過年都不回家,就為了多掙點錢給家裡人過好一點。生活就是如此,總有不如意,知足常樂吧。希望家人們都平平安安的。
-
5 # 正缺
我目前還沒有,以後應該也不會。父母在不遠游,上大學時候我就這樣想好了,作為獨生子,我一旦離開家,父母獨自在家的孤獨感可想而知。
-
6 # 賽斯書閱讀者
在我看來,健康是最重要的,自我懂事以來我就秉承此信念,躊躇而行。
然後是陪伴親人。這是愛。是人活一世的情感紐帶和聯結。
再次是熱愛生活。感受生命中細微的點滴。保持好奇和童心。
最後是賺錢。為了更好地生活。
我覺得所有這些都是生活,主次分明,沒有疲於之說,生活其實很簡單,遵從內心,過好當下。沒有那麼多的紛繁複雜,管好自己,不給他人添麻煩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沒必要在乎那麼多,追求那麼多。
人生不過百來年,赤手來,空手去。最後都是帶不走的。何必徒勞?
不要貪。唯有經歷,體驗和感受才是自己的。
認真用心地去生活,過力所能及的生活。
現實繁瑣,如果你簡單了,生活也可以很簡單的。
回覆列表
是的 ,因為忙於生計,不得不在外打工掙錢,上個班時間就由不得你自己,不是說我請幾天假回家陪陪爸媽,這幾天不要錢就可以的,為人家打工,得人家工作安排,身不由己的,誰不想在家陪家人一家人其樂融融過日子,農村裡大部份人都得外出打工賺錢,農村畢竟大部份的收入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