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的,其區別如下。
一、同樣是殺虎的情節,從中表現出來的武松的性格和李逵的性格不一樣。
寫武松打虎是精細,寫李逵殺虎是大膽。武松雖然神勇,卻沒有李逵那樣不要命,而是先驚出一身冷汗,待到將老虎打死之後,看到草叢中又有老虎時,他沒想到這是人所扮裝,他哀嘆“我今番罷了”,完全失了英雄視死如歸的本色。
李逵則有勇無謀,不過也難怪他剛失去老母,惡從膽邊生,生死不顧,才敢一頭鑽進老虎洞中。倘若當時不是雄雌老虎都已外出,而是都在洞中,則李逵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逃劫數了,李逵殺虎是殺得僥倖。同是滅虎的情節,表現的是不一樣的性格。
二、小說對二人在打虎的具體寫法上不同。
第43回,寫武松景陽同打虎,武松見老虎跳出,拿哨棒閃在青石邊,大蟲從半空中攛下來,武松心涼,酒做冷汗出,閃在大蟲背後;然後武松“躲”“閃”“劈”“跳”,之後武松卻退出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疙瘩地揪住。
一按按將下來,那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盡氣力納定,哪裡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最後用拳頭把大蟲打死。
再看李逵的殺虎情節。李逵看到老孃被老虎吃了,心頭火起,殺死一隻幼虎,又一頭鑽進洞中追殺另外一隻幼虎。正往外走,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糞門,母老虎逃跑,正要追趕,一隻吊睛白額雄虎襲來,李逵手起刀落,正中大蟲頜下,傷了氣管,死在巖下。
三、兩人打虎時所用的武器不同。
武松打虎之前隨身帶了一根哨棒,因誤劈在樹枝上沒有派上用場,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吊睛白額獸。李逵殺死四隻吊睛白額獸,是先用腰刀再用朴刀。武松打虎既艱難又危險,正因為這些,方顯英雄本色。李逵殺四虎輕而易舉,難以展示出他的神勇。
四、兩人打虎之後的表現不同。
二、武松打虎之後,從百姓到縣官,都為他喝彩,廣泛宣揚,他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人物。武松以後又接連做了幾件震動江湖的事,而且敢做敢當。他和人較量時常說,若是怎樣,景陽岡上的大蟲便是榜樣,或者在殺人之後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留下“殺人者武松也”的字樣就可以表明殺人的是他武松,可他總是不忘記加上“打虎”二字。打虎成了他的標誌。李逵打虎是在官府追捕的情況下做的一件事。他自己隱姓埋名,不敢聲張。打了虎之後,當地百姓問他姓甚名誰,他也不敢報真姓實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傳。
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的,其區別如下。
一、同樣是殺虎的情節,從中表現出來的武松的性格和李逵的性格不一樣。
寫武松打虎是精細,寫李逵殺虎是大膽。武松雖然神勇,卻沒有李逵那樣不要命,而是先驚出一身冷汗,待到將老虎打死之後,看到草叢中又有老虎時,他沒想到這是人所扮裝,他哀嘆“我今番罷了”,完全失了英雄視死如歸的本色。
李逵則有勇無謀,不過也難怪他剛失去老母,惡從膽邊生,生死不顧,才敢一頭鑽進老虎洞中。倘若當時不是雄雌老虎都已外出,而是都在洞中,則李逵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逃劫數了,李逵殺虎是殺得僥倖。同是滅虎的情節,表現的是不一樣的性格。
二、小說對二人在打虎的具體寫法上不同。
第43回,寫武松景陽同打虎,武松見老虎跳出,拿哨棒閃在青石邊,大蟲從半空中攛下來,武松心涼,酒做冷汗出,閃在大蟲背後;然後武松“躲”“閃”“劈”“跳”,之後武松卻退出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疙瘩地揪住。
一按按將下來,那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盡氣力納定,哪裡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最後用拳頭把大蟲打死。
再看李逵的殺虎情節。李逵看到老孃被老虎吃了,心頭火起,殺死一隻幼虎,又一頭鑽進洞中追殺另外一隻幼虎。正往外走,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糞門,母老虎逃跑,正要追趕,一隻吊睛白額雄虎襲來,李逵手起刀落,正中大蟲頜下,傷了氣管,死在巖下。
三、兩人打虎時所用的武器不同。
武松打虎之前隨身帶了一根哨棒,因誤劈在樹枝上沒有派上用場,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吊睛白額獸。李逵殺死四隻吊睛白額獸,是先用腰刀再用朴刀。武松打虎既艱難又危險,正因為這些,方顯英雄本色。李逵殺四虎輕而易舉,難以展示出他的神勇。
四、兩人打虎之後的表現不同。
二、武松打虎之後,從百姓到縣官,都為他喝彩,廣泛宣揚,他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人物。武松以後又接連做了幾件震動江湖的事,而且敢做敢當。他和人較量時常說,若是怎樣,景陽岡上的大蟲便是榜樣,或者在殺人之後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留下“殺人者武松也”的字樣就可以表明殺人的是他武松,可他總是不忘記加上“打虎”二字。打虎成了他的標誌。李逵打虎是在官府追捕的情況下做的一件事。他自己隱姓埋名,不敢聲張。打了虎之後,當地百姓問他姓甚名誰,他也不敢報真姓實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