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麼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銅鏡。1、原文:《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2、譯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麼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裡盛放著一枚青螺。3、創作背景《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4、作品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5、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望洞庭》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麼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銅鏡。1、原文:《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2、譯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麼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裡盛放著一枚青螺。3、創作背景《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4、作品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5、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