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33590184843

      導語:北京東大肛腸專家稱:息肉,我們俗稱為“贅肉”、“肉瘤”,是指長在人體某個器官的多餘組織,息肉大多數呈良性,初期無症狀,危害不大,但少數息肉可產生異型增生或者惡變,甚至致癌。由於息肉一般無法自愈,加上慢性發展量變產生質變的隱患,我們仍需重視息肉的清除。。  息肉分佈在人體的多個器官中,其中腸息肉是最為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類。據臨床實踐統計,80%以上的大腸癌都是腸道息肉形成的!如此可怕的資料,也在向我們證明著及早發現腸道息肉的重要性。  首先什麼是腸道息肉?  腸道息肉就是我們腸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息肉一般都較小,細長彎曲,形狀不規則,一端遊離或兩端附著在腸壁上而中間懸空,呈橋樣。在未確定其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明確病理性質後則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學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直腸原位癌、結腸炎性息肉等。  那會不會有些人比較容易長腸道息肉,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確實是有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齡大於50歲。此外,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也越高。建議這幾類人每年做一次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隱血等檢查,及時發現有癌變傾向的結腸腺瘤。在結直腸癌高發的歐美國家,從50歲開始,就推薦所有人每年對自然排出的糞便做隱血檢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結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息肉會發生癌變嗎?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前提,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  一般而言,我們會將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見於幼兒,大多在10歲以下。常發生直腸內,呈圓球形,多為單發,病理特徵為大小不等的瀦留性囊腔,是一種錯構瘤。2、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常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等腸道疾病。  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多見。  腸道息肉怎能不了了之?  息肉惡變率為3%~10%,其惡變時間為5~15年。專家說,發現息肉最好馬上治療。有蒂或無蒂的小息肉可經腸鏡直接摘除,非常簡單,花錢也不多;直徑大於3釐米的無蒂息肉和活檢病理報告顯示息肉已惡變的,或結腸息肉多發、病變範圍廣泛,無法內鏡下全部切除者,則應行外科手術或腹腔鏡治療。早期惡變者可作腹腔鏡早期根治術,預後效果很好。  息肉會復發,不能一切了之,術後1~2年一定要定期做腸鏡檢查;有家族史的患者,即使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也要定期進行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潛血等檢查,爭取早期發現病變。由於結腸息肉、大腸腫瘤是一種具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遺傳傾向明顯,因此,一旦確診為這種病,病人的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3~5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站儀、水準儀在未來能不能被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