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6219450500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地球把太陽的光擋住了就彎了,沒有擋住就是圓的。

    有個口訣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半天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東半天.

    關於月相的變化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Sunny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週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 2 # 使用者240869114101

    月亮圓缺的變化,是由於月亮繞著地球運動,它本身又不發光而反射太Sunny的結果。當月亮轉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候,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照不到太Sunny,我們就看不見它,這就是新月,叫做朔。以後,月亮沿著軌道轉過一個角度,它向著地球的一面邊緣部分,逐漸被太Sunny照亮,變成彎彎的月牙。隨著照到太Sunny部分一天比一天多,月牙一天比一天變“胖”,“胖”到半個月亮時,就是上弦月。等到向著地球的這一面全部照到太Sunny,成了一個滾圓的月亮,就是滿月,叫做望。滿月以後,月亮想著地球的這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Sunny了,漸漸地變“瘦”,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了,這就是下弦月,以後,月亮“瘦”,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了,這就是下弦月,以後,月亮“瘦”,下去,慢慢地變得完全看不見了,新月時期又重新開始了

  • 3 # 使用者928021938244

    因為月球不發光,只反射太Sunny。對於一個球而言,只有一半能被太陽照亮,另一半是黑的。

    然後月球跟太陽、地球相對位置不同,我們看月球的角度也不同,如果是從照亮的那面的正面看過去,那就是圓的;如果從側面看,那就只有一半是亮的,就成了半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戀的正確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