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8699640085
-
2 # pzyyo24296
是真的。郭傑在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稱自己,留法十年,有國際旅遊學碩士、社會學本科和導演系本科三張文憑,結果被主持人張紹剛和嘉賓文頤等現場“揭露”學歷後竟當場暈倒。後被網友戲稱為“暈厥哥”。在2012年5月的一期《非你莫屬》節目中,嘉賓開場時,面試官文頤用法語和郭傑對話,郭傑回答時磕磕巴巴,詞彙量少,被當場質疑法語水平。雖然學過社會學和導演系,郭傑在接下來的面試中,卻說不出法國社會學家,知名導演及電影的名字。這讓節目主持人張紹剛和所有面試官都驚訝不已。更戲劇性的畫面是,郭傑當場暈倒在舞臺上,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聲稱壓力甚大並否認假裝做秀。
郭傑沒有造假 這是一些依據 節目中最早與郭傑進行交流的是女嘉賓文頤,她提出的問題是中國與法國的旅遊市場區別,郭傑的回答似乎並不完美。筆者雖沒有學過法文,但也略能感受到作為嘉賓的文頤法語並非十分流利,然觀眾在看到郭傑的回答沒有讓文頤滿意後便對其頗有微詞。筆者有理由相信,文頤的法語能力沒有得到質疑更多是因為其作為嘉賓的“強勢”身份,倘若文頤本身法語並不好,那麼郭傑回答不利是否是因為聽不懂文頤的話?由此可見,觀眾的聲音很可能是被誤導了,而後面的節目則是在這種潛在的誤導下繼續進行的。 而後,frank詢問了郭傑關於法國有名的社會學大家的問題。這明顯是一個“中國式”的問題。筆者有朋友在法國求學,瞭解到國外更注重的是對重要理論和學科本身的探索與研究,對於“哪本著作是誰寫的”類似問題並不重視。觀眾很容易被這種潛意識的思維模式所禁錮,卻不知在國外很多在某個領域出色的人才或許不知道哪本著作是誰寫的,而此般正常的現象在國內即被套上“無知”的帽子,招來大眾的謾罵與譏諷。試問大眾憑什麼以這樣“膚淺”的問題來判斷郭傑的專業能力?再者,語言間的翻譯也存在隔閡。可能你知道一位學者叫“Durkheim”,但是如果不查百度,怕是很少人能想到中文直譯過來是“杜爾凱姆”。 節目中,嘉賓文頤將郭傑的旅遊文憑解讀為“大專技校”一類。據瞭解,文頤口中的“bac5”在法語中即為研究生文憑,而非她說的中專技校一類。暫且不肯定其研究生的文憑,我們至少可以說將他的文憑認定為中專技校是值得商榷的。 郭傑在法國留學10年,對母語中文很可能不那麼熟練。對很多專業術語與學者姓名也很可能無法用中文表達,這點是觀眾所忽略的。主持人張紹剛向來以嚴厲的作風示人,而這樣的姿態會給前來參加節目的求職者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言語措辭間,郭傑是一個內斂含蓄,面對質疑婉轉回答的人。如此看來,主持人的強勢姿態逼得其當場暈倒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筆者對節目中的問答環節進行了計時,除去節目初的自我介紹及退場後的選手感言,在整個問答環節的12分鐘裡,嘉賓及主持人的發言時間接近8分鐘,而作為選手的郭傑只有4分鐘。不僅如此,面對嘉賓及主持人的輪番“轟炸”,4分鐘內郭傑更多以尷尬的笑容面對質疑,甚至沒有機會來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事實是否能引起大眾的反思? 郭傑的悲劇理應給予留學生極大的警示,相較於回國後因某些差異遭到嘉賓的質疑與大眾不經思考的誤讀,留在異鄉是否為更好的選擇?而大眾在事件中所表現的“魯莽”與“無知”則更像是一次對自己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