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好,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有深度。個人觀點。就我個人看待三國的理解,是因為曹操由始至終都沒抱著殺生成仁的意志。曹操刺董卓,可以看成魯莽,但再看曹操後來的成就,就知其不可能做出這等捨己為人之事了。那麼,曹操的目的是很明顯了,他要成名。還有什麼比刺殺當時權傾朝野,人神公憤,人人得而誅之的董卓更快的出名呢?東漢的風氣如此啊,當時沒有名聲,沒有強大勢力,更沒有名望家族作為後盾的曹操,想要成就事業可謂難上加難。別小看名氣,在東漢,那就是一種資本,一種可以招賢納士,募兵求將的潛在能量。而要成名,一種就是名門之後,另一種就是得名士評價。許劭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無需宣傳,自然有人幫他傳頌,此時,就算是褒義的評價,但許劭,或說名士話語中已經肯定了曹操的才能,還有什麼比明主更吸引有識之士的嗎?哪怕其野心不小,人家還就看重他的野心,哪怕其非君子,人家還就怕你古板。無論怎樣,曹操都是能吸納到有才能的人。但曹操如何能入許劭之眼的?從刺董卓開始的,曹操讓世人開始關注到他。如此話歸正題,曹操既然沒有刺殺董卓的必死決心,又怎麼會不給自己留後路呢?事先就為自己制定了逃跑路線,這一切都是曹操以命博名的手段。而樓主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派兵滅了曹操全家?說實話,董太師雖然權傾朝野,但不是權傾天下,當時只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罷了。曹操的家小在徐州,當地的牧守可是忠君的,豈會因為懼怕董卓而迫害曹操全家,董卓鞭長莫及,更何況之後的諸侯討伐,董卓根本就沒太多時間追究曹操。
這個問題問的好,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有深度。個人觀點。就我個人看待三國的理解,是因為曹操由始至終都沒抱著殺生成仁的意志。曹操刺董卓,可以看成魯莽,但再看曹操後來的成就,就知其不可能做出這等捨己為人之事了。那麼,曹操的目的是很明顯了,他要成名。還有什麼比刺殺當時權傾朝野,人神公憤,人人得而誅之的董卓更快的出名呢?東漢的風氣如此啊,當時沒有名聲,沒有強大勢力,更沒有名望家族作為後盾的曹操,想要成就事業可謂難上加難。別小看名氣,在東漢,那就是一種資本,一種可以招賢納士,募兵求將的潛在能量。而要成名,一種就是名門之後,另一種就是得名士評價。許劭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無需宣傳,自然有人幫他傳頌,此時,就算是褒義的評價,但許劭,或說名士話語中已經肯定了曹操的才能,還有什麼比明主更吸引有識之士的嗎?哪怕其野心不小,人家還就看重他的野心,哪怕其非君子,人家還就怕你古板。無論怎樣,曹操都是能吸納到有才能的人。但曹操如何能入許劭之眼的?從刺董卓開始的,曹操讓世人開始關注到他。如此話歸正題,曹操既然沒有刺殺董卓的必死決心,又怎麼會不給自己留後路呢?事先就為自己制定了逃跑路線,這一切都是曹操以命博名的手段。而樓主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派兵滅了曹操全家?說實話,董太師雖然權傾朝野,但不是權傾天下,當時只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罷了。曹操的家小在徐州,當地的牧守可是忠君的,豈會因為懼怕董卓而迫害曹操全家,董卓鞭長莫及,更何況之後的諸侯討伐,董卓根本就沒太多時間追究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