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11467612359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世間寫情的詩,最好的大概要數元好問這兩句了,沒有太多的渲染,反倒是輕輕一問,卻道出無數感慨。這其中一半功勞,也在於這首詩詞的背景,一個悽美感人的故事。原詩有作者自注: 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元好問 詩詞寫的是大雁,也就給旁觀的讀者賦予了上帝視角,再加上「直教生死相許」、「就中更有痴兒女」之類的評論,彷彿讀者真如飽經世事的過來人一般評論著悲劇的主角,但越往後讀,上帝的身份越抽離,才發現此事與自己豈是毫不相干?丘中雁是我,我便是丘中之雁,累累憑弔,無非是祭奠另一個我罷了。初時拿眼看它,終了於心觀己,共鳴之激盪,無非如此。神仙伴侶的投影,自然以鴛鴦、鶼鰈、鸞鳳為多,這些大秀恩愛的情侶,一隻不動,另一隻就不飛,或者一賢良、一俊美,總之愛得高調,秀得衷心,往往使人豔羨不已。但實際上,在古典文化中,大雁,也是比擬夫妻的重要意象,更是婚禮上的重要道具,男子須向女方獻上大雁作為定禮,古稱雁奠,一場結婚才能圓滿完成。據《白虎通》所載: 《禮》曰:女子十五許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為贄。納徵用玄纁故不用雁也,贄用雁者,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有序,不相逾越也。又婚禮贄不用死雉,故用雁也。——《白虎通》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是婚姻之「六禮」,其中除了納徵以外,全部以雁為贄。喜歡一個女子,就送她大雁以表心意。據說時至今日,北韓族的傳統婚禮上還有類似的奠雁禮,用紅布包起木雕的大雁,取其愛情忠貞、生死不渝之意。根據上面所列的《白虎通》的解釋,大雁的特點為三:守信、忠貞、有序。這三點比不得比翼雙飛、鸞鳳和鳴之類的華美,卻有著最樸實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又是通用的,所以古人也往往以大雁來形容君子,譬如《鳴雁行》、《夜望單飛雁》,這都是傳統的、專寫孤雁失群、君子失意的題目,杜甫便有《孤雁》一詩,形容君子如孤雁般矢志而哀愁,小人如野鴉般庸俗而聒噪: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杜甫《孤雁》 日常時為明心守志之雁,情侶間為忠貞守信之雁,這便是一個儒士的一貫狀態。如元好問所描述的故事中,一隻雁因為情侶被捕殺,而悲鳴自殺在旁,與其說他是為了愛情而死,倒不如講這是他一貫的精神追求。也許沒有那麼華美,但我心中自有壯闊;也許沒有那麼瀟灑,但我心中自有志氣。我不是鴛鴦、鶼鰈、鸞鳳,但我是那隻大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反鏡頭偏振鏡有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