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朕驚歷史

    曹操奸雄的稱呼,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東漢末年名臣喬玄稱曹操"治世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與之相反,南朝劉峻在這條評語下注釋了東漢末年名士許劭的說法"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三國演義》裡許劭對曹操評價。

    不過不管怎麼評價,《世說新語》和《三國演義》裡曹操在聽說後的反應卻讓我們不能理解,因為我們站在道德的角度看,曹操居然不是對自己道德底線的反思,而是表現的很激動。

    當然了,曹操"奸雄"稱號的發揚光大,離不開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還有後代評書人的講解,劇作家和舞臺劇的傳播。

    《三國演義》裡曹操的"奸"體現在很多方面上,從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說曹操很叛逆,不願上學,他叔叔像他爸爸反應,他反而裝病誣陷他叔;他行刺董卓失敗跟陳宮逃跑途中誤殺了他爸朋友呂伯奢一家,又把給他買酒回來的呂伯奢給殺了,就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之類的話;還有沒軍糧了殺糧官誣陷他貪汙,殺狂妄自大的許攸,半夜殺近侍,嫉才妒能殺楊修等等,這些都有意無意放大了曹操陰暗的一面,其"奸"更能為人所知,再加上歷代評書人的講評,《三國演義》家喻戶曉,曹操"奸雄"便深入人心。

    還有,作為魏國開創的奠基人,其"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後代統治者所不能容忍的,又司馬懿幾乎完美的複製,為了不讓此事再度如司馬懿一樣重演,也為了政治需要,醜化曹操也是一項日常工作,還要達到深化人心的目的。

    因為曹操的行為有違儒家忠君視君如父的倫理,後世文人士大夫也同樣對曹操的行為很是鄙視,在各類文學作品中也有抹黑曹操的形象。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可能是為了討好統治者已達到受重用的目的的。

  • 2 # 葉落知秋待何時春回

    曹操的評說歷來眾說紛紜,野史和三國演義對他的評價多為貶義,但是現在正史上的評價上很高。關於野史對於曹操奸雄的評價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1、出生問題

    在三國以前,為官之人均講究出生和門第,一般的平民百姓很難做官。要想做官只能選用兩種方式,一種是世代官僚,一種是被舉‘孝廉’。特別是世代官僚的人,都是高高在上,看不起平民百姓。曹操本姓夏侯,在他的父親曹嵩小時候過繼給曹姓的太監為子,因此,到了曹操成年以後,憑藉他‘’爺爺‘’的地位資格,可以在朝廷為官。但是當時所有的官宦世大夫都看不起他,認為他出生低賤,不屑為伍。

    2、曹操自鎮壓黃巾起義開始,投入軍界,屢屢參加各種討伐,直到刺殺董卓失敗,逃往東阿,散盡家財,起兵討伐董卓開始,獨自走上了武裝割據的道路。後期迎漢獻帝到許都,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獲得了武裝割據的合法性,從而打敗了北方的所有諸侯。

    4、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以漢為正體,來看天下人,對曹操以‘奸雄’的反面人物來看,而且這部小說,膾炙人口,流傳深遠,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喜愛,經過說書人和戲劇藝人的代代口傳,演繹出曹操的奸雄形象。

    總之,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的‘唯才是用’,打破了當時用人機制的桎捁,此舉利在當前和後代,但是削弱了官宦們的利益,為他們所痛恨,故留下了很多的貶義之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空腹吃蘋果為什麼會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