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礦物質元素被細胞吸收時,一般是什麼狀態影響植物根系吸收礦物質元素的環境因素①乾旱:無水時元素不能成為溶解態或離子態,根無法吸收。所以缺素症多出現在乾旱年份或乾旱季節。②土壤反應(pH)不適:土壤反應強烈影響營養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有些元素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有效性高,反應趨向中性或鹼性時溶解度--有效性降低。另外一些元素則與此相反,在鹼性條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條件下有效性低。與反應關係特別密切的是微量元素。如鐵、硼、鋅、銅隨著pH下降(在pH4.5之前)溶解度顯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接近中性或趨向鹼性時有效性下降,鉬則與此相反,其有效性隨pH提高而增加。大量元素對pH反應一般比較遲鈍,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適宜pH範圍極窄,嚴格說僅在pH6.5左右,<6.5和土壤中的鐵、鋁等結合而固定,pH值越低,鐵、鋁溶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6.5則與土壤中的鈣結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不過,磷酸鈣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鐵、鋁大,所以偏鹼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來得高。氮的最適pH值為6~8。磷的最適pH為6.5~7.5或8.5以上。鉀的最適pH為6~7.5。硫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鹼的方向。鈣的最適pH為6.5~8.5。鎂的最適pH為6.5~8.5。鐵的最適pH值要在6.5以下向酸的方向。硼的最適pH為5~7。錳的最適pH為5~6.5。鋅、銅的最適pH為5~7。鉬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鹼的方向。③吸附固定:即營養元素被無機物或有機物所吸附固定,而不能為根系吸收。各元素的吸附固定與土壤或成土母質有密切關係。④元素間的不協調
土壤中的礦物質元素被細胞吸收時,一般是什麼狀態影響植物根系吸收礦物質元素的環境因素①乾旱:無水時元素不能成為溶解態或離子態,根無法吸收。所以缺素症多出現在乾旱年份或乾旱季節。②土壤反應(pH)不適:土壤反應強烈影響營養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有些元素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有效性高,反應趨向中性或鹼性時溶解度--有效性降低。另外一些元素則與此相反,在鹼性條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條件下有效性低。與反應關係特別密切的是微量元素。如鐵、硼、鋅、銅隨著pH下降(在pH4.5之前)溶解度顯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接近中性或趨向鹼性時有效性下降,鉬則與此相反,其有效性隨pH提高而增加。大量元素對pH反應一般比較遲鈍,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適宜pH範圍極窄,嚴格說僅在pH6.5左右,<6.5和土壤中的鐵、鋁等結合而固定,pH值越低,鐵、鋁溶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6.5則與土壤中的鈣結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不過,磷酸鈣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鐵、鋁大,所以偏鹼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來得高。氮的最適pH值為6~8。磷的最適pH為6.5~7.5或8.5以上。鉀的最適pH為6~7.5。硫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鹼的方向。鈣的最適pH為6.5~8.5。鎂的最適pH為6.5~8.5。鐵的最適pH值要在6.5以下向酸的方向。硼的最適pH為5~7。錳的最適pH為5~6.5。鋅、銅的最適pH為5~7。鉬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鹼的方向。③吸附固定:即營養元素被無機物或有機物所吸附固定,而不能為根系吸收。各元素的吸附固定與土壤或成土母質有密切關係。④元素間的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