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藥師談健康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組起源於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生長緩慢、發病隱匿,可發生於全身多器官和組織,以發生於胃、腸、胰腺多見。目前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為散發性,部分為家族相關性綜合徵如多發性內分泌瘤病。

    與我研究相關的就是胰腺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約佔全部胰腺腫瘤的1%~2%,大部患者在40~60歲發病,男女發病率相近。隨著探查腫瘤的技術更準確,檢測技術手段更多樣、精確,和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加深,近年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目前傳統腹部B超、內鏡超聲、CT和磁共振成像為臨床診斷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基本影像手段。直徑大於2cm的腫瘤80%CT檢查都能發現,手術前醫生會給患者做增強CT,然後評估腫瘤在CT片上的強化方式和程度,這種強化方式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腫瘤的惡性程度。磁共振和CT檢查對於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平均檢出率並無明顯差別,但在有肝轉移時MRI顯示能更好地顯示出來。

    要是腫瘤非常的小,CT和磁共振都難以發現,這時內鏡超聲檢查的優勢就明顯了,超聲內鏡對於那些直徑<2mm的小病灶和判斷有沒有病灶周圍的淋巴結轉移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超聲內鏡的應用提高了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率。此外超聲內鏡還可以藉助細針對病灶進行穿刺活檢做病理檢查。

    對於那些體積大、生長快速,新陳代謝水平高的腫瘤,所以對糖類物質的攝取很高,先進的PET-CT檢查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顯示那些代謝旺盛的腫瘤,糖類物質的攝取率越高提示代謝越旺盛,惡性程度也就越高,預後越差。但是對於體積小,分化良好的也就是說惡性程度低的腫瘤,PET-CT可能顯示不清,一方面可能腫瘤太小低於PET的空間解析度,難以發現小於0.8cm的腫瘤,另一方面病灶分化良好糖代謝水平低,因此代謝濃聚不足。 值得注意的時不能僅憑影像學檢。

    雖然影像學發展提高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水平,但判斷腫瘤的良惡性,良惡性的鑑別和分期仍然需要病理確診。免疫組化確定腫瘤是否屬於神經內分泌性質,一般以神經內分泌標記物突觸素(Syn)和嗜鉻粒蛋白A(CgA)為指標,核分裂象計數和Ki67指數都是評估細胞增殖活性和腫瘤惡性程度,可用來確定腫瘤分級。(作者:黃湘輝)

  • 2 # 使用者68839978

    神經內分泌瘤,看看專家怎麼說,【哪些檢查可幫助診斷神經內分泌瘤】主講人:李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臨床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神經內分泌瘤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胃腸分委會常務委員;《醫學微視》中華醫學科普微影片百科全書,官方微博:@MV醫學微視,官方微信:yixueweishi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拽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