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排飄帶叫做“斿”,讀liú,古代通“旒”,看到這個字應該猜到什麼了吧?古裝劇中皇帝帽子前一排像門簾一樣的一串珠子,就叫旒。這個“斿”的作用也是一樣,小小的旗幟其實代表了古代複雜的等級制度。
黃帝振兵,教熊羆貔貅貙虎,制陣法,設五旗五麾。
傳說,旗最早是黃帝時期出現的,是作戰時候的指揮工具。古代沒有我們現在的通訊工具,如果全靠喊能把人累死,於是白天士兵耳朵聽鼓等樂器,眼睛看旗瞭解上級的指示,到了晚上則用燈火。
所以可以看到古裝劇中,一說到要佈陣,就會看到一大堆旗跑來跑去。這只不過是因為編劇和導演都不懂旗的真正使用方法,所以只看到一群人拿著一堆旗在那瞎晃。
到了後來,旗開始出現了等級尊卑的區別,尤其是周朝以後,天子、諸侯、士大夫用旗都有了嚴格的要求。
如《禮記》中記載:
旂和旗同音,是一種掛有鈴的旗。旍同“旌”。意思就是說升龍旗,九個“飄帶”,只有天子才能用。另外諸侯用的是一條升龍,一條降龍的旗;京城的駐軍為熊虎旗,地方駐軍用鳥隼旗。
秦漢基本也遵從周禮,並且有了更明確的細分,《後漢書·輿服志》載:
意思是龍旗九斿,七仞高和車軫相齊;鳥旗七斿,五仞高和車廂兩旁橫木等高;熊旗六斿,五仞和肩膀等高;龜旗四斿,四仞和頭等高。漢代一仞七尺,一尺為23.1釐米。
大火,鶉火,參、伐,營室指的是古代二十八宿中的星象。
而旂、旟、旐,按現在簡單來說,就是旗的意思,所畫異物而異名,這古代共分九種,《周禮》記載:
再到了隋唐之後,對旗的顏色、圖案、大小、高低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如皇帝旗高六仞,諸侯五仞,大夫四仞,士三仞,唐代一尺比漢代略該,所以這裡六仞和漢代七仞是差不多的。
而對“斿”的長度也做了規定,皇帝可以及地,諸侯長及車軸,大夫長及車輪,士長及車體。
至於軍隊中旗幟的使用就更加嚴格繁雜了,如纛(dào )即大旗,大將軍設六面置中營,以表示中軍所在。軍門設兩面紅旗,又設五方旗指示方向。隊旗250面,不得使用紅色,其他在規則之下隊伍自行設計圖案顏色,所在隊士兵看旗令行動。
電視劇中看到繡有名字的帥旗,叫“旞”(suì),方形或長方形,而將軍用的叫“麾”,規模更小的叫“枿”(niè)。
其中那種百人小隊的叫“旆”(pèi),就是影視劇中看到燕尾型垂旒飄帶的旗。還有那種三角形旗就不是正規的了,屬於操練演習中使用。
其他更詳細的就涉及到古代軍隊的建制和營盤佈局問題了,就愈發的複雜了。
這類旗幟在古代一般都是屬於管制品,私人是不能使用和私藏的,一經發現不但要沒收,甚至還會治罪。
那一排飄帶叫做“斿”,讀liú,古代通“旒”,看到這個字應該猜到什麼了吧?古裝劇中皇帝帽子前一排像門簾一樣的一串珠子,就叫旒。這個“斿”的作用也是一樣,小小的旗幟其實代表了古代複雜的等級制度。
黃帝振兵,教熊羆貔貅貙虎,制陣法,設五旗五麾。
傳說,旗最早是黃帝時期出現的,是作戰時候的指揮工具。古代沒有我們現在的通訊工具,如果全靠喊能把人累死,於是白天士兵耳朵聽鼓等樂器,眼睛看旗瞭解上級的指示,到了晚上則用燈火。
所以可以看到古裝劇中,一說到要佈陣,就會看到一大堆旗跑來跑去。這只不過是因為編劇和導演都不懂旗的真正使用方法,所以只看到一群人拿著一堆旗在那瞎晃。
到了後來,旗開始出現了等級尊卑的區別,尤其是周朝以後,天子、諸侯、士大夫用旗都有了嚴格的要求。
如《禮記》中記載:
龍旂九旒,天子之旍也。旂和旗同音,是一種掛有鈴的旗。旍同“旌”。意思就是說升龍旗,九個“飄帶”,只有天子才能用。另外諸侯用的是一條升龍,一條降龍的旗;京城的駐軍為熊虎旗,地方駐軍用鳥隼旗。
秦漢基本也遵從周禮,並且有了更明確的細分,《後漢書·輿服志》載:
龍旂九斿,七仞齊軫,以象大火。鳥旟七斿,五仞齊較,以象鶉火。熊旗六斿,五仞齊肩,以象參、伐。龜旐四斿,四仞齊首,以象營室。意思是龍旗九斿,七仞高和車軫相齊;鳥旗七斿,五仞高和車廂兩旁橫木等高;熊旗六斿,五仞和肩膀等高;龜旗四斿,四仞和頭等高。漢代一仞七尺,一尺為23.1釐米。
大火,鶉火,參、伐,營室指的是古代二十八宿中的星象。
而旂、旟、旐,按現在簡單來說,就是旗的意思,所畫異物而異名,這古代共分九種,《周禮》記載: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金羽為旞,析羽為旌。再到了隋唐之後,對旗的顏色、圖案、大小、高低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如皇帝旗高六仞,諸侯五仞,大夫四仞,士三仞,唐代一尺比漢代略該,所以這裡六仞和漢代七仞是差不多的。
而對“斿”的長度也做了規定,皇帝可以及地,諸侯長及車軸,大夫長及車輪,士長及車體。
至於軍隊中旗幟的使用就更加嚴格繁雜了,如纛(dào )即大旗,大將軍設六面置中營,以表示中軍所在。軍門設兩面紅旗,又設五方旗指示方向。隊旗250面,不得使用紅色,其他在規則之下隊伍自行設計圖案顏色,所在隊士兵看旗令行動。
電視劇中看到繡有名字的帥旗,叫“旞”(suì),方形或長方形,而將軍用的叫“麾”,規模更小的叫“枿”(niè)。
其中那種百人小隊的叫“旆”(pèi),就是影視劇中看到燕尾型垂旒飄帶的旗。還有那種三角形旗就不是正規的了,屬於操練演習中使用。
其他更詳細的就涉及到古代軍隊的建制和營盤佈局問題了,就愈發的複雜了。
這類旗幟在古代一般都是屬於管制品,私人是不能使用和私藏的,一經發現不但要沒收,甚至還會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