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興就好928
-
2 # 小劉解讀
崇禎皇帝如果南逃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這一切都從他從政的一系列措施,以及他做為皇帝自身的性格體現出來。
假如逃往南方,在南方士族支援下也許可以“掙扎”幾天,關鍵是幾乎沒有可能。因為當時除了後金皇太極的“外患”,更重要的是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的“內患”。李自成控制著黃河一帶,張獻忠川江一帶想跳過去恐怕很難。
雖然剛開始把張獻忠打的投降,又差點剿滅李自成,可是策略的轉變,由主內變成主外,最終又使張李恢復了元氣。李自成的大順成功的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殺於煤山
-
3 # 關河南望
其實我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種政策或許不是那麼的合適宜,也就是說政策可能不對,但這種政策帶來的氣節和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當然,光提倡氣節也不行,在面臨外憂內患,國家破滅的那個時代,崇禎如果南下,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我想如果是我來選擇,無論是南下,還是和李自成講和,封其為王讓其和滿清兩敗俱傷都是可以一試的。
我們探討這個問題,說的是如果,那就不能說崇禎的性格了,都難逃了,還有什麼性格?
明朝一直採取的是兩京制,在南京有一套政府班子的備份,唯一缺的就是一個皇帝。
皇帝一旦逃到了南京,這套班子立刻就能發揮作用開始運轉,所以說這是個很好的選擇。
而皇帝南下了,也就避免了皇帝殉國後,整個國家的朱姓皇族們紛紛冒頭出來當皇帝的局面,相當於正統還在,無論是對天下的號令還是對國家的影響都還在,這比他一死了之好多了。
明朝在南方的經濟,文化,軍事都沒有受到大的破壞,如果崇禎南下,國家的實力會集中起來,無論是剿匪還是滅金,都是有相當大的把握的。
這種氣節真的是讓人嘆息啊!只是可惜了後來的大好局面。
聽了顧誠先生的南明史,覺得南方還有很多力量,如果崇禎不死,反清力量就會集中,明朝或可中興,另外隆武帝也很可惜,如果他出現在永曆朝,也很有機會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