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人體穴位位置和作用

    一、頭部穴位正面

    1、印堂穴

    位置: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適用於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症。

    感覺:按壓有酸脹感。

    2、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開5分,鼻唇溝內。

    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於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區域性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3、水溝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點處。

    主治:常用於小兒驚風、中暑、中風、面神經麻痺、急性腰扭傷的治療與急救。

    4、睛明穴

    位置:目內眥旁上方0.1寸處。

    主治:常用於目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5、攢竹穴

    位置:在眉頭,當眶上切跡處。

    主治:常用於頭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腫痛、視物不清、流淚、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二、頭部穴位背面

    1、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兩耳尖直上與頭正中線交叉點處。

    主治:昇陽固脫,振奮陽氣,清熱開竅,健腦通絡。適用於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頭昏腦脹、目眩耳鳴、中氣下陷、內臟垂脫、頭痛、高血壓、中風、久洩等病症,為人體陽氣聚會之氣。

    感覺:區域性按壓有微脹感。

    2、風池穴

    位置:頸項後枕骨下,與乳突下緣相平,項肌外側凹陷處。

    主治:袪風解表,清頭明目,通腦活絡。適用於頸項強痛,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風溼病等病症。對發熱惡寒、熱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聾氣閉、耳鳴、牙痛、中風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療效也非常顯著。

    感覺:區域性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3、完骨穴

    位置:在耳後乳突後下方凹陷中,與風府穴平。

    主治:常用於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頰腫痛等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三、頭部頸部穴位

    1、太陽穴

    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移1寸凹陷處。

    主治:醒腦明目,袪風鎮痛,清堵除煩。適用於頭痛頭暈、偏頭痛、神經衰弱、感冒、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區域性按壓有酸脹感,重按較痛,有時向四周發散。

    2、下關穴

    位置:顴弓下緣,下顎切跡之間的凹陷處,閉口取穴。

    主治:下顎關節炎、面頰肌膚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3、頰車穴

    位置: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處,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主治:適用於下牙痛、牙關緊閉、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4、翳風穴

    位置:在耳後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後下緣的凹陷處。

    主治:常用於耳聾、耳鳴、牙痛、顳頜關節病、面神經麻痺等疾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了一個迷路的夢,誰能幫我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