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意思為: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這句詩出自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

    《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擴充套件資料

    周平王東遷洛陽之後,河南省的洛陽、孟縣、鞏縣、溫縣一帶,產生了許多民間歌謠,它們大都帶有亂世蒼涼哀怨的氣氛,反映了當時戰爭頻繁、人民無處為家的社會現實。在《詩經》中,這些歌謠集結起來,統稱為《王風》。

    而這首《黍離》序於《王風》之首,歷來備受推崇,是詩經中的經典之作。關於此詩的主旨,《毛詩序》中說:“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全詩三章,每章十句。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宗廟故都時,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樓閣、繁華昌盛。曾經的故地,皆變成鬱茂的黍苗盡情地生長,偶爾還會傳來一兩聲野雉的哀鳴,此情此景,令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涕淚滿衫。

    憂傷痛楚尚能承受,最令人不堪的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接下來的兩章,僅易數字,迴環往復,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徵意味。

    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深化,情緒壓抑的喘不過氣來。而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最終無法承受,幾乎達到崩潰的邊緣。

    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迴應的,只能仰天怒號,叩問蒼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整首詩由物及情,寓情於景,情景相諧,在空靈抽象的情境中傳遞出閔意情懷,蘊含著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和悽愴無已之情。

    難怪此後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淚水漣漣地吟唱著興亡之思:從曹植的《情詩》到向秀的《思舊》,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帶有《黍離》的影子,發人感慨,催人淚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土豆片敷臉可以去斑還是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