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音樂會,我沒睡著。
一直在思索:怎麼欣賞一場音樂會?
我很想知道懂交響音樂的人聽到的和我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瑞士哲學家伊夫·博薩而特的新書《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腦洞大開。
其中有一篇講到:古典音樂專家在演奏廳裡能聽到的,遠遠不是樂盲能夠比較的。專家會聽到變奏、影射、重複、大小七和絃,以及其他更多東西。
這些東西不僅是我聽不出來,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
除了“重複”,我能聽懂。
毋庸置疑,重複,是讓節奏能入腦的技巧。
因為今天的《改革開放40週年交響套曲》是全球首演,大家都很陌生。
全場音樂會,我腦子興奮的節點,都落在了重複的節奏段落上。
記得一位音樂人士說過,聽音樂會要聽老歌。
熟悉的旋律才能聽出味道。
第一樂章:飛雨晴空。聽著不知所云。鼓聲,在交響樂中顯得突兀。又像在模仿模仿船鳴聲。
朋友說“這是在表現寒冬的嚴酷?”聽著,確實不舒服。
第二樂章:潮流。一開始,很明顯進入了交響樂的流暢,聽得舒暢、歡快淋漓。像是我聽過的交響音樂。
悠長的絃樂線條帶出越來越深遠的情感。時而爆發出強力的對抗感,打擊樂手在表達創業的艱辛歷程。
節奏越來越強,聽著越來越緊張,達到高點後,戛然而止。
進入第三章:致春天。由絃樂奏出,情感深度逐漸提升,八把低音提琴的深沉和絃,很有扣人心絃的力度。
而樂團首席張毅在豎琴幾下和絃伴隨下的小提琴獨奏旋律,更將思念之情帶入悠長深遠的境界中。
第四樂章:東方欲曉。我又走神了。不知何時,長笛又再插入後,漸趨緊張,張力亦逐漸增加,四個打擊樂手的強力奏出,聲勢大大增加,硬朗的節奏,帶有很強的活力,富有動力感。
女指揮景煥是看點。她一直採用強力動作來帶動。感覺她非常累啊!每一樂章結束後,都單手扶著指揮台上的欄杆,似乎很想休息。
用一根筷子,就能指揮場上這麼多種不同樂器的!她是在怎麼做到的?
我們聽到的一切音樂,都是透過文化過濾器傳進我們耳朵的。
沒有惡補這些背景知識,我是不會將聽到的各種樂器組合的聲音與改革開放這春天的故事強行聯絡,並且越聽越覺得對味“嗯,事實應該就是這樣”。
音樂的解讀不僅受文字的暗示導向。習慣的樣式也是解讀的套路。
我們的耳朵,在常年的習慣中,已經取得了特定的模式。
音樂理想是被習慣創造出來的。
似乎可以總結為:當曲子較為緩慢,且為小調時,就會有很高的機率是悲傷的;
但如果曲子帶有很多短音符、跳躍與上升旋律的大調,那我大概就會判斷那是歡快的曲目。
昨晚音樂會,我沒睡著。
一直在思索:怎麼欣賞一場音樂會?
我很想知道懂交響音樂的人聽到的和我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瑞士哲學家伊夫·博薩而特的新書《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腦洞大開。
其中有一篇講到:古典音樂專家在演奏廳裡能聽到的,遠遠不是樂盲能夠比較的。專家會聽到變奏、影射、重複、大小七和絃,以及其他更多東西。
這些東西不僅是我聽不出來,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
除了“重複”,我能聽懂。
毋庸置疑,重複,是讓節奏能入腦的技巧。
因為今天的《改革開放40週年交響套曲》是全球首演,大家都很陌生。
全場音樂會,我腦子興奮的節點,都落在了重複的節奏段落上。
記得一位音樂人士說過,聽音樂會要聽老歌。
熟悉的旋律才能聽出味道。
第一樂章:飛雨晴空。聽著不知所云。鼓聲,在交響樂中顯得突兀。又像在模仿模仿船鳴聲。
朋友說“這是在表現寒冬的嚴酷?”聽著,確實不舒服。
第二樂章:潮流。一開始,很明顯進入了交響樂的流暢,聽得舒暢、歡快淋漓。像是我聽過的交響音樂。
悠長的絃樂線條帶出越來越深遠的情感。時而爆發出強力的對抗感,打擊樂手在表達創業的艱辛歷程。
節奏越來越強,聽著越來越緊張,達到高點後,戛然而止。
進入第三章:致春天。由絃樂奏出,情感深度逐漸提升,八把低音提琴的深沉和絃,很有扣人心絃的力度。
而樂團首席張毅在豎琴幾下和絃伴隨下的小提琴獨奏旋律,更將思念之情帶入悠長深遠的境界中。
第四樂章:東方欲曉。我又走神了。不知何時,長笛又再插入後,漸趨緊張,張力亦逐漸增加,四個打擊樂手的強力奏出,聲勢大大增加,硬朗的節奏,帶有很強的活力,富有動力感。
女指揮景煥是看點。她一直採用強力動作來帶動。感覺她非常累啊!每一樂章結束後,都單手扶著指揮台上的欄杆,似乎很想休息。
用一根筷子,就能指揮場上這麼多種不同樂器的!她是在怎麼做到的?
我們聽到的一切音樂,都是透過文化過濾器傳進我們耳朵的。
沒有惡補這些背景知識,我是不會將聽到的各種樂器組合的聲音與改革開放這春天的故事強行聯絡,並且越聽越覺得對味“嗯,事實應該就是這樣”。
音樂的解讀不僅受文字的暗示導向。習慣的樣式也是解讀的套路。
我們的耳朵,在常年的習慣中,已經取得了特定的模式。
音樂理想是被習慣創造出來的。
似乎可以總結為:當曲子較為緩慢,且為小調時,就會有很高的機率是悲傷的;
但如果曲子帶有很多短音符、跳躍與上升旋律的大調,那我大概就會判斷那是歡快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