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這個名單,這份名單,基本上就是初唐比較代表性的詩人了,出生年份和王勃相去不遠,而且基本都比王勃壽命要長20年以上(楊炯稍微短一點),我們從常理推斷,可以參照其他人的人生軌跡。
我們可以看到,“初唐四傑”王楊盧駱之中,基本上王勃是最年輕的,但卻排在首位。王勃固然是神童,楊炯駱賓王有何嘗不是神童?駱賓王七歲寫的詩,至今仍在傳唱。所以再給王勃二十年,王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仍然是初唐四傑第一,可能也難以明顯獨列一檔。
近體詩,杜審言、蘇味道在文學史上是近體詩的奠基人,沈佺期和宋之問是定型人。王勃五言律詩也很可觀,但數量不足,如果再多二十年,這部分比重或許會增加,但可以推測,文學史上地位仍然在沈佺期、宋之問前後,相去不甚遠,而要達到王維、李白、杜甫的成熟度,二三十年時間未必充足。
散文,王勃名作《滕王閣序》已然是駢體文的巔峰之作,而駢體文自身的地位此後開始讓位於散文,陳子昂便是散文運動的先鋒。如果王勃多活二十年,精品駢文數量可能會增加,但能不能超越《滕王閣序》是個問號;而散文的創作, 王勃未必上心,這不止和才華相關,還和個人審美情趣相關。
所以總得來說,受制於時代,王勃如果要達到李杜的高度還是很困難的,要知道李杜是在初唐眾人幾十年的積累上才達到的,王勃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做出了偉大的成就。
當然,我們希望他能夠多活幾年,多留一些優秀的作品,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如人所願,多寫一些不一定會多留一些。多活幾年,《滕王閣序》的傳奇性也許便下降幾分。
先看看這個名單,這份名單,基本上就是初唐比較代表性的詩人了,出生年份和王勃相去不遠,而且基本都比王勃壽命要長20年以上(楊炯稍微短一點),我們從常理推斷,可以參照其他人的人生軌跡。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楊炯(約650—約693)盧照鄰(630年左右-說法多種:680-695)駱賓王(約638—684)杜審言(約645-約708)蘇味道(公元648年-公元705年)沈佺期(約656 — 約715)宋之問(約656 — 約712)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我們可以看到,“初唐四傑”王楊盧駱之中,基本上王勃是最年輕的,但卻排在首位。王勃固然是神童,楊炯駱賓王有何嘗不是神童?駱賓王七歲寫的詩,至今仍在傳唱。所以再給王勃二十年,王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仍然是初唐四傑第一,可能也難以明顯獨列一檔。
近體詩,杜審言、蘇味道在文學史上是近體詩的奠基人,沈佺期和宋之問是定型人。王勃五言律詩也很可觀,但數量不足,如果再多二十年,這部分比重或許會增加,但可以推測,文學史上地位仍然在沈佺期、宋之問前後,相去不甚遠,而要達到王維、李白、杜甫的成熟度,二三十年時間未必充足。
散文,王勃名作《滕王閣序》已然是駢體文的巔峰之作,而駢體文自身的地位此後開始讓位於散文,陳子昂便是散文運動的先鋒。如果王勃多活二十年,精品駢文數量可能會增加,但能不能超越《滕王閣序》是個問號;而散文的創作, 王勃未必上心,這不止和才華相關,還和個人審美情趣相關。
所以總得來說,受制於時代,王勃如果要達到李杜的高度還是很困難的,要知道李杜是在初唐眾人幾十年的積累上才達到的,王勃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做出了偉大的成就。
當然,我們希望他能夠多活幾年,多留一些優秀的作品,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如人所願,多寫一些不一定會多留一些。多活幾年,《滕王閣序》的傳奇性也許便下降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