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ppppoy

    從我知道的情況來看,在獻血前(主要是初次獻血前),採血單位(採血中心、血站、採血車等屬於衛生部門或紅十字會的單位)會對獻血者先進行指尖採血樣進行初步的化驗,以查出血型、是否有不傳染性疾病的帶菌情況,還要填一份獻血者的登記表格;這些都合格後,會對獻血者進行採血,一般每次獻血量為200毫升。採血完後,用藥棉壓住針刺點,醫務人員一般會要求你稍靜坐約15分鐘左右,他們(她們)會把裝有“全血”(即採血時的血袋)的血袋進行遍號,記錄該份血的血型等資訊,然後暫時放入冷藏箱內儲存。在採血工作結束後,醫務人員會將所採血液進行重新的化驗、檢查,如果合格,則送入血液的冷藏庫內儲存備用,如果此次複查被檢查出血液為不合格的,則作“生化廢棄物”處理,如果發現所採的血液有嚴重的傳染疾病的帶菌情況,則會根據登記的記錄通知相關的獻血者,以及時採取有關措施;規定的最長儲存期為35天。如果有需要用血的病人,根據醫院向血庫發出的申請,血站工作人員會根據醫院需要的血型和用血量,提供相應的血液。如果過了血液儲存期的血液仍然未被用於臨床用血使用,則血站等有關單位會作出相應的處理,有可能被送到有關生化製藥單位,用於一部分的製藥材料(比如人血白蛋白等藥品)。 對於獻血者本人來說,只要是18---55週歲的成年人,定期進行義務獻血(規定為每6個月一次的間隔),可以使自己身體造血功能被“激發”,“製造出”更多的新鮮血液,來補充因獻血而失去的血量,一般在一個星期後,(每次獻200毫升的話),獻血而失去的血量,應該是可以被造血功能所補充而恢復了。 獻血者獻血前的一天(最好是幾天前),應該保證良好的睡眠,不喝酒、沒有感冒、未曾使用過抗生素藥品(最好是完全沒有用過任何藥品)等,進行獻血時,特別是初次獻血前,心理不必緊張,這樣的話,可以說,除極個別的人外,其他絕大多數人,在獻200毫升血液後,是不會有什麼不適情況發生的,因為這200毫升的量,遠沒有到人體血液總量的10%,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影響,即使出現什麼情況,也多是由於心理緊張而造成的。總之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不獻血,自身也在不斷地製造血液,對身體內的血液進行“自動更新”,以“取代”已經衰老的血液細胞,所以進行“人為的失血”(獻血),還可以刺激造血功能的更加“活躍”,製造出更多的新鮮血液來,對人體健康反而更為有利的。

  • 2 # 使用者8422074449321

    “獻血”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救助病人,也是無償獻血者仁心義舉的表現。同時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是一種利人利己的行為。而且,根據各地區的規定,獻血者及家庭成員還可以享受相應的用血優待政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贊高速業主是誰?平贊高速投資是誰?平贊高速的相關檔案和招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