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3160473897

    歷史規律告訴我們,當市場是一家獨大的時候,最終的受害者一定理消費者。這句話,不知對共享單車行業能否適用?最新的訊息是,自6月11日宣佈啟動百城無門檻免押金之後,摩拜單車今日宣佈無門檻免押金城市再擴容,且無任何條件限制,無需信用分。到目前為止,摩拜實現了半數以上運營城市的無門檻免押金。

    與此相反的是,ofo小黃車已經悄悄取消了多個城市的信用免押金服務,使用者想正常使用ofo的共享單車,需要購買95元的福利包或繳納199元押金。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曾經的兩大巨頭,面對消費者即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與決策,是市場的選擇,體驗的支撐,還是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進行晚期的必然結果?

    只能說是瘋了,資本不是錢!

    眾所周知的是,到目前為止共享單車這三年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2015年初入市場,探索共享經濟新業態;

    2016年元年開啟,單車市場百花齊放;

    2017年行業供需兩端持續擴張,洗牌加速;

    2018年,兩強爭霸到三國鼎立到一家獨大?

    遊戲還沒有結束……

    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如此,市場還是有看好的。比如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共享腳踏車市場規模將達178.2億元,增速達73.3%。到2020年,國內共享腳踏車市場規模或將突破300億元。

    在共享單車這件事上,貌似資本不等於錢。

    坐下生存,還是站著等死,共享單車贏利點在哪?

    在上半場的纏鬥中,共享單車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開啟了野蠻增長模式,雖然初期佔領了市場,但也落進了一個增長陷阱——攤子鋪的越大,運營成本越高。

    資本的驅動並不能讓企業擁有絕對的競爭力,OFO已經初嘗惡果,或者說已經在深度思考生存。

    現在,共享單車大肆燒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不少廠商已經黯然離場,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牌。對這些取得初步勝利的共享單車廠商來說,自然要開始考慮盈利問題。

    那麼,共享單車的贏利點到底在哪?

    在共享單車行業格局方面,艾媒5月最新資料顯示,ofo月活躍使用者規模達2937.7萬,摩拜單車月活躍使用者規模達2526.6萬,哈羅單車月活躍使用者規模達為529.1萬人。

    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並沒有帶來實際的盈利效果,除了虛擬在大資料之外,廣告能行麼?比如ofo宣佈已在國內100餘座城市實現盈利,主要業務為ofo的車身廣告及企業綠卡業務。

    除此之外,沒有看到盈利點在哪?

    如果說,列強相爭之時,拼的是拉用腳投票的使用者,那麼,當一家獨大之時,贏利點又在哪裡,難道真的有好心的資本不計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背上起了蜘蛛痣是不是得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