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26458628992

    詠懷古蹟(其三)

    杜 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譯 文 ]

    群山萬壑都奔赴荊門,

    一直到生長明妃的地方。

    想當年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大漠,

    而如今只留下了青冢,

    面對著黃昏傾訴著哀怨。

    因為畫圖錯過春風般的容顏,

    那昭君魂魄啊,乘著月夜黯然歸來。

    千百年來琵琶奏響著胡人的樂曲,

    分明是把哀怨遺恨向後世訴說。

    【賞析】

    《詠懷古蹟五首》是杜甫大曆元年流落夔州時寫的一組懷古詩,這是第三首,詩人借悼念昭君的不幸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起首兩句,就把從白帝城到數百里外的昭君村這一段不平凡的水路寫得波瀾壯闊。杜甫寫作這首詩時,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距荊門山附近的昭君村遙遙數百里,這本來是望不到的,可詩人站在白帝城上,遠望群山萬壑,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江流滔滔,“不捨日月”,於是詩人聯想到:群山萬壑奔“赴”的盡處該是荊門山吧?一個“赴”字,寫出了群山萬壑逶迤不絕的態勢,大氣磅礴,橫空出世,起句決不平凡;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在群山萬壑這樣的大背景下,詩人點出的卻是一個小小的昭君村,這一鮮明對比,頗引人深思。明人胡震亨品評此句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謂這樣氣勢不凡的起句,當是用來寫大英雄的,著落在昭君村是不適當的。其實並非如此,這時節詩人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顯然詩人寫昭君,是寄託了自己的身世報負和家國之情的,還是清人吳瞻泰說的好:“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可見詩人是把昭君當作紅顏知已或紅顏英雄來寫的。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一聯對句,寫盡昭君一生悲劇。一個“連”字,寫出了出塞萬里的艱辛;一個“向”字,道出了昭君至死不忘的思鄉之情。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這是接前二句進一步寫昭君的家國身世之感,“畫圖省識春風面”,正是昭君出塞的悲劇原因;“環佩空歸月夜魂”,寫她懷念故國之心不變,雖骨留塞外,魂靈卻會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詩歌結句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琵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的主題。“昭君怨”正是遠嫁塞外的女子的鄉土之思,也正是飄零西南的詩人的故園之情。這怨思這哀愁千百年來一直打動著人們的心,昭君故事被後人譜寫成各種曲目,傳唱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有那麼多親親我我的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