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上花未開
-
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心理認知,要保持客觀、公正、公平,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多學習多觀察, 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經驗有閱歷的人,他們看問題看事物比較謹慎,也比較準確和全面,我們看看他們對事物是怎麼看待的,虛心向他們學習。如果不懂一定要向他們問一問,獲得他們的解釋,這樣理解和印象更深,更容易影響自己的認識。這種學習到一定程度,還要向更多更高的人學習。
二是學習認知世界的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是一門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工具。辯證唯物主義給了我們一套如何看待和認識世界的優秀工具,包括如何客觀看待事物,如何全面看待事物,如何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地看待事物。唯物辯證法是放之四海皆有高效的哲學工具。
還有一種心理學的方法,就是跟著一個老師,有什麼問題多請教,這樣的學習更快、更有針對性。
廣義上的認知心理學包括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心理主義心理學和資訊加工心理學,狹義上就是資訊加工心理學(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資訊加工的觀點等研究人的接受、貯存和運用資訊的認知過程,包括對知覺、注意、記憶、心象(即表象)、思維和語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和計算機模擬法。
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紐厄爾(Alan Newell,1927)和美國科學家、人工智慧開創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們的主要理論觀點有:
1、把人腦看作類似於計算機的資訊加工系統
他們認為人腦的資訊加工系統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應器(effector)、記憶(memory)和處理器(或控制系統)(processor)四部分組成。首先,環境向感覺系統即感受器輸入資訊,感受器對資訊進行轉換;轉換後的資訊在進入長時記憶之前,要經過控制系統進行符號重構,辨別和比較;記憶系統貯存著可供提取的符號結構;最後,反應器對外界作出反應。
2、強調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識活動有決定作用
認知理論認為,知覺是確定人們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於來自環境和來自知覺者自身的資訊,也就是知識。完整的認知過程是定向——抽取特徵——與記憶中的知識相比較等一系列迴圈過程。知識是透過圖式來起作用的。所謂圖示(schema)是一種心理結構,用於表示我們對於外部世界的已經內化了的知識單元。當圖示接受到適合於它的外部資訊就被啟用。被啟用的圖示使人產生內部知覺期望,用來指導感覺器官有目的地搜尋特殊形式的資訊。
3、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是認知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任何一種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絡的其它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
另一方面,在人的認知過程中,前後關係很重要。它不僅包括人們接觸到的語言材料的上下文關係,客觀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後等關係,還包括人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和當前認知物件之間的關係。
4、產生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