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仙龍

     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鑑定主要從顏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徵著手,主要表現在顏色濃豔、不自然,色調單一,“浮”於表皮。沿裂隙或稜線分佈富集;邊緣過渡明顯,界限分明;表皮漂白和褪色,可見酸蝕痕、磨砂及拋光痕跡;紫外熒光下,染色和田玉的邊部具有熒光反應,強藍白色熒光;使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等。

    幾種顏色容易搞混,識別的辦法是:

      (1)邊玉: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顏色,色澤分佈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這種玉實際上是玉礦的邊沿和岩石交界之處的邊玉(邊石),色澤與古玉受沁是不同的。在原生狀態時岩石變質交代過程不徹底,或外來礦物加入融熔之後形成的,其顏色的位置、發散、邊界與器物表面的關係和沁色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狀況也存在於風化時天熊次生色渲染的玉中。

      (2)皮色:皮色的形成與邊玉不同,它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顏色有黑、紅、黃、栗色等。不少玉工在製作玉器藝術品時,有的故意將皮色留下作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籽料優於山料,山料不帶皮色)。正因為皮色是風化外皮的遺留物,在仔細觀賞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澤是由外向裡的,而且在皮殼上留下了風化玉質的疏鬆狀態,其緻密、光澤、油頭、水頭都不及玉本體,往往有麻面,不光潔。

      (3)作色:人工作色屬玉的人為次生色,也是對玉的一種藝術加工,同時也被製假者利用造假作古。人工作色始於宋代,明以前人工作色的行話叫做“老提油”,明以後叫“新提油”。也許人們從俏色中體會到,玉雕藝術品帶上顏色會更美,從而想到人工作色。提油作色與沁色是不同的,雖然作色也是從皮殼開始,沿綹裂、玉質薄弱處滲入玉肌,但它的顏色呆板、層次不清。古玉沁色是在幹百年中生成的,它的延伸、發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而作色是短期行為,它們不可能完全相像。出土的老提油,不少在皮殼處的顏色已經褪色、脫落,成為斑狀,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內的顏色重,這種現象真正的沁色絕對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凝土最快幾天可以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