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77497444351

    說起三毛,現在作為一個純理科生,真的很懷念當時通宵達旦的看三毛這些書的高三時光。是如果問三毛的故事,是在表達什麼。我像三毛之所以能夠被這麼多人廣泛的喜愛,一方面是她筆下的傳奇讓人神往,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的的生活嚮往,另一方面,你會發現無論如何讀三毛的哪一本書,都會讓你覺得這個人是如此的親切,跨越時間和地域的來和你交談。

    自己看三毛的書,確實是她最故事最傳奇的開始---《撒哈拉的故事》。上過一些評論網站,看了那些問三毛的書應該從何看起,回答最多的便是這一本書。這本書是抓住我的最大原因,從開始的神往,中間驚心動魄的故事,到最後的絕望呼喊。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像樹根一樣又慢又穩的扎進你的心裡,即使生活是那麼絕望,也不要忘記自己心裡的“撒哈拉”。是的,就是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個“撒哈拉”,所以我們都愛上了三毛,愛上她的那種自由灑脫,愛上她字裡行間的那種無微不至的真實。

    客觀分析三毛的作品另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滿了風沙味的流浪。。“為了遠方那棵夢中的橄欖樹,到處流浪。”看完《萬水千山走遍》,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會想,她怎麼生活,錢夠嗎,家裡人呢?這樣平庸的可悲的回答。不敢說三毛就那麼傳奇,沒有這些顧慮,但是在這些文字裡,只能看到她對她夢中的橄欖樹的一份執著。有意思的事,這樣傳奇的執著,到後面也會化為平淡。如果你才剛開始讀三毛,我是不建議你去看《親愛的三毛》的,那裡的她看上去更像你的鄰居,哦不對,可以說是一個調皮的鄰居大姐姐。那個時候的三毛已經孤獨的很嚴重了,她把自己最後的一點快樂擠出來,細心的平鋪再這樣的文字裡,像黃油麵包,沒什麼味道,但是配上你自己的苦咖啡,能愜意的在Sunny裡安慰一個下午,這大概就是三毛作品從前到後的獨特味道。

    倪匡再後來的評價裡說到: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對於三毛的死去,讓這個世界欠了這位傳奇女子一個謝幕禮。

    自殺可能對平常人來說,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做法,但是真正到了痛苦的邊緣,這會是一種解脫。有人批判三毛的自私,不顧他人,我不能跳起來反對,因為我也知道生命的責任有時候並不是只有自己的快樂,但是我相信三毛的文字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她愛荷西,愛身邊的人,也愛這個世界。但是她已經用盡了力氣,需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活,去尋找自己的橄欖樹。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的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三毛 《雨季不再來》

    快樂斯如青春,有著一日會逝去,儘管無可奈何,卻不與時間爭鬥,做好自己。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三毛那麼讓我們神往懷念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坐著為王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