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不說話我揍你

    回覆樓主,您好! 在氣體法滲氮或氮碳共滲後,如果採用在氨氣的保護下隨爐冷卻至200℃以下出爐的工藝。開啟爐蓋後出現爐氣爆燃的事情,時有發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試著解釋如下: 1,滲氮爐的基本爐氣為氨氣+氮氣+氫氣,其中氫氣和氨氣都是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至一定比例範圍時,遇明火(含火星)或者達到著火溫度(510℃以上)即可燃燒,在密封容器中表現為爆炸,敞口容器中表現為爆燃。 2,此時爐溫已在200℃以下,開啟爐蓋,儘管有空氣進入,在沒有明火點燃的情況下,本應該不會發生氣體燃燒(爆燃)現象。 3,而然,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即氫氣是強還原性氣體,隨爐冷卻過程中它會將散落在爐罐內的呈微粒(灰塵)狀態的鐵氮化物還原成鐵粉。我們知道微小的還原鐵粉遇空氣會強烈氧化而發熱,溫度急劇升高而成為火星,另外氮碳共滲過程中可能沉積的活性炭粉遇空氣也會氧化成為火星。火星點燃‘氫氣(氨氣)-空氣’混合氣,於是出現爆燃現象,輕者像‘放個屁’,重者嚇一跳,有可能燒傷操作者。 4,防止方法: 1)開啟爐蓋前,向爐蓋內通入一些氮氣,稀釋以至於趕出可燃氣後再開啟爐蓋; 2)小心開啟爐蓋,操作者不要靠近爐體,讓爐氣自行逸出一會兒,或者用點燃的紙團扔進爐罐,主動點燃可能殘存的可燃氣,確信安全後再吊出零件。 3)自認為可行其它方法。 解釋未必正確,錯了請糾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能組什麼四字成語異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