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NGj
-
2 # 長河泱泱訪古今
包拯(999-1062)
包拯的資料
中文名:包拯
別名:包希仁、包公、包青天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宋廬州(今合肥)
出生日期:999年(己亥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1062年7月3日
職業:官臣
諡號:孝肅
稱號:鐵面無私
關於包拯當時在開封逝世時的情況,墓誌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 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汙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藥後被毒死的?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藥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儲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汙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藥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藥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援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
得病而死。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關於包拯當時在開封逝世時的情況,墓誌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