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貓愛cos

    一般辭典裡,都把"龍馬"解釋為"駿馬"。說"龍馬精神",就是像駿馬一樣的精神。我覺得"龍馬"還可以有一解,就是龍和馬。那麼,"龍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體好、體質強、魂魄健--精神得像龍和馬一樣。龍馬精神就是以強健的姿態開拓奮進,從而造福眾生的精神。那麼,為什麼龍和馬在一起就"精神"了呢?龍是古人運用多元集合的方式創造出來的一種神物,馬是龍的一個很重要的集合物件。龍頭就多取材於馬頭。甲骨文中的某些龍字,頭部窄長,很像馬的頭。漢代的王充言"世俗畫龍之像,馬首蛇尾",由此推斷,龍乃"馬、蛇之類"。後世關於龍形狀的"九似說",言龍"頭似駝"--駝頭即馬頭。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童話》裡,也認為龍,在它那蛇的身體上"長著一個馬腦袋一樣的頭"。不光龍頭,龍身也有"似馬形"者。《論衡》載,曾有兩條身長十餘丈的"黃龍",在去泉陵城七里的湘水中出現,好似畫中龍的樣子,附近的居民都去觀看。在距龍數十步的地方,又見到六條小"龍子",在陵上嬉戲,這龍子的形狀,就很像馬駒。《錄異記》記,有群龍出入漢江水上,大者長數丈,小者也有丈餘,都"如馬、驢之形"。在古人心目中,馬是具有龍性的,龍和馬是可以互變的。《周禮》言"馬八尺以上為龍";《山海經·圖贊》說"馬實龍精,爰出水類";《吳承恩詩文集》講"馬有三分龍性";《西遊記》裡的白龍馬,真實身份是一條龍。一些史籍還載稱,修彌國有馬如龍,"騰虛逐日";漢宣帝時,使臣至大宛,"得名馬像龍而還";天寶年間,"有馬生龍駒……身有鱗而不生毛";唐明皇時,曾得到過生著龍鱗的異馬一匹。後來,明皇西幸,這匹馬在咸陽西跳入渭水化為龍,泳遊而去;貴州有一個養龍坑,泓闊淵深,潛藏靈物。初春時,雲霧晦冥,有物蜿蜒,若與牝馬交接,"必產龍駒";等等。戰國的燕下都雙龍紋半瓦和北朝時的馬龍畫像磚,是馬成為龍的模特兒之一的重要的實物之證。前者的龍頭,差不多就是馬頭:長長的,吊吊的,大口對張,鬃發上揚;後者除頭上挺一龍角外,幾乎就是奔馬的形狀:頭抬著,鬃飄著,胸挺著,蹄奮著,氣宇軒昂,線條流暢。按我的考察,龍是以多元相容、綜合創新、開拓奮進、造福眾生、與天和諧的精神底蘊,成為中華民族的圖徽和象徵的。而其中的"開拓奮進"及"造福眾生",就很適合馬,尤其是駿馬、千里馬。可以這樣說,龍的精神汲取、蘊含著馬的精神,馬的精神是龍的精神的一部分。龍馬精神就是以強健的姿態開拓奮進,從而造福眾生的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訓師為什麼要選擇在一線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