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海仁愛
-
2 # 滄海龍吟
古代其實是禁止妾室扶正的,以妾代妻是要打板子或者流放的,不過花錢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嫡出子女面對繼室是以繼母相待,而不是算作嫡母。繼室對原配也是要執妾禮的,死後安葬都是要退後。不能和原配齊肩。
古代其實是禁止妾室扶正的,以妾代妻是要打板子或者流放的,不過花錢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嫡出子女面對繼室是以繼母相待,而不是算作嫡母。繼室對原配也是要執妾禮的,死後安葬都是要退後。不能和原配齊肩。
你能不能分清:生母、養母、繼母、寄母、庶母、出母、先母、後母的不同?
對於“父母”的合稱,常見的有“二老”“雙親”“兩親”“爹孃”“爸媽”等口頭叫法,以及“高堂”“嚴君”“尊親”“嚴親”“親闈(讀wéi)”“所生”“椿萱(讀chūn xuān)”等書面用語。
單獨對父親的叫法,有“爹”“爸”“老子”等口語,以及“公”“翁”“尊”“大人”“嚴君”“嚴親”“爺”等書面語或曾用語。
其中,“嚴君”“嚴親”有時也代指父母二人。
“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指父親,也寫作“耶”;宋代開始,專門用作對祖父的稱呼。
單獨對母親的叫法,有“媽”“娘”等口頭語,以及“婆”“娘娘”“姥”“大人”“慈”“家家”和“姊姊”等書面語或曾用語。
其中,“家家”“姊姊”,是古時對母親的特殊稱呼;而現在“母”一字,也可泛稱成年或老年婦女。
舊時的家庭實行一夫多妻制,當父親有多個妻子時,自己的生身母親叫“生母”或“本生母”。
若生母是父親的正妻,對父親的其他妻子、則稱“庶母”“少母”“諸母”“妾母”等;口語則稱“姨”“姨娘”“阿姨”“小媽”,或按序號稱“X媽”。
若生母不是正妻,就要對父親的正妻要稱“嫡母”,口語稱“大娘”“大媽”等;對父親的其他妻子,口語稱“姨”“姨娘”“阿姨”等。
繼父母:母親去世、離異或因故被逐出家門後,父親再娶之妻稱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離開家門的母親,再見可稱“出母”,或“生母”。
若隨母改嫁,那麼就稱呼母親後嫁的丈夫稱“繼父”“後父”“假父”“續父”。
寄父母:自己從小被過繼到了別人家,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就稱“寄父母”或“義父母”“養父母”。
而“養父母”則是從小收養自己、撫養自己長大的非親生父母。
義父母:則是父母之外,拜認其他人作為父母,也稱“乾爹娘”“乾爸媽”。
在父母面前,男孩要自稱“男”或“兒”,女孩要自稱“女兒”。
對於“寄父母”“養父母”“義父母”,男孩也可對應自稱“寄男”“養子”“義子”,女孩分別自稱“寄女”“養女”“義女”。
稱別人的父母時,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父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如:稱別人父母“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稱自己父母說“家尊”“家翁”和“家慈”“家母”。
對別人稱呼自己已故的父母要說“先嚴”“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考妣(讀kǎo bǐ)也是對自己已故父母的稱呼。
先秦時,父稱“考”母稱“妣”,無論生死均可用。秦漢後,父母死後可稱考妣,生前不稱。
現在,考妣可以用來稱死去的父母,也可用來稱呼死去的祖輩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