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蘇爭霸是冷戰的主要內容,是兩極格局的主要表現形式。2,冷戰是戰後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戰後40多年立美蘇兩大政英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的緊張激烈的對抗。但是並沒有動用大規模的武力和軍事衝突。3,兩極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蘇聯及其盟友,組成強有力的集團,彼此對立,誰都不佔絕對優勢與統治地位的形勢。那時的美國和蘇聯就是兩“極”,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稱為兩極格局。兩極格局、冷戰格局、美蘇爭霸格局是在雅爾塔體系下表現出來的國際關係,它們是由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演變而來的,從存在的時間、內容和範圍上說,要比雅爾塔體系小得多。 雅爾塔體系是二戰結束後,世界大國按雅爾塔體系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所建立的新的國際關係格局。雅爾塔體系在二戰後期開始形成,二戰結束後正式形成。伴隨著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兩極格局已初見端倪。兩極格局是隨著蘇聯軍事、政治、經濟實力的增長,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的產物。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建立,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兩極格局和美蘇爭霸格局在時間、內容和本質上有很多相同之處。20世紀50年代中期,也是美蘇爭霸格局確立時期。美蘇爭霸格局完全以兩國利益為著眼點,是美蘇的鬥爭,而兩極格局還涉及到兩大陣營的其他國家。與美蘇爭霸格局相比,範圍要廣一些,但實質是一樣的。 冷戰格局是戰後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格局針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冷戰政策,遏制共產主義運動發展而形成的全球政治對峙格局。它萌生於美國冷戰政策推行之後,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的正式形成,是帝國主義陣營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峙。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社會主義陣營蕩然無存。至此,冷戰格局完全讓位於兩極格局,美蘇爭霸格局完全佔據主導地位。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標誌著雅爾塔體系解體,兩極格局和美蘇爭霸格局的結束。這個政治格局在時間、政策、內容、鬥爭主體等方面是交織在一起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矛盾貫徹始終。同時,不同時期、不同格局矛盾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冷戰格局是基於美國霸權而形成的兩種社會制度的全球對抗,而兩極格局儘管也存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但更主要是一種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爭霸格局。而美蘇爭霸格局幾乎完全是國家利益的衝突。
1,美蘇爭霸是冷戰的主要內容,是兩極格局的主要表現形式。2,冷戰是戰後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戰後40多年立美蘇兩大政英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的緊張激烈的對抗。但是並沒有動用大規模的武力和軍事衝突。3,兩極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蘇聯及其盟友,組成強有力的集團,彼此對立,誰都不佔絕對優勢與統治地位的形勢。那時的美國和蘇聯就是兩“極”,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稱為兩極格局。兩極格局、冷戰格局、美蘇爭霸格局是在雅爾塔體系下表現出來的國際關係,它們是由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演變而來的,從存在的時間、內容和範圍上說,要比雅爾塔體系小得多。 雅爾塔體系是二戰結束後,世界大國按雅爾塔體系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所建立的新的國際關係格局。雅爾塔體系在二戰後期開始形成,二戰結束後正式形成。伴隨著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兩極格局已初見端倪。兩極格局是隨著蘇聯軍事、政治、經濟實力的增長,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的產物。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建立,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兩極格局和美蘇爭霸格局在時間、內容和本質上有很多相同之處。20世紀50年代中期,也是美蘇爭霸格局確立時期。美蘇爭霸格局完全以兩國利益為著眼點,是美蘇的鬥爭,而兩極格局還涉及到兩大陣營的其他國家。與美蘇爭霸格局相比,範圍要廣一些,但實質是一樣的。 冷戰格局是戰後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格局針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冷戰政策,遏制共產主義運動發展而形成的全球政治對峙格局。它萌生於美國冷戰政策推行之後,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的正式形成,是帝國主義陣營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峙。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社會主義陣營蕩然無存。至此,冷戰格局完全讓位於兩極格局,美蘇爭霸格局完全佔據主導地位。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標誌著雅爾塔體系解體,兩極格局和美蘇爭霸格局的結束。這個政治格局在時間、政策、內容、鬥爭主體等方面是交織在一起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矛盾貫徹始終。同時,不同時期、不同格局矛盾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冷戰格局是基於美國霸權而形成的兩種社會制度的全球對抗,而兩極格局儘管也存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但更主要是一種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爭霸格局。而美蘇爭霸格局幾乎完全是國家利益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