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F7888
-
2 # 闌珊fff
①<動>燃燒。後來寫作“燃”。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②<代>這樣;那樣。《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對的。《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又】<形意動>認為……對的。《促織》:“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④<詞綴>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蘭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⑤<助>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登泰山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⑥<連>然而;但是。《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從造字方法來講,“然”是一個形聲字。字的上部分是聲旁,讀作“yàn”;形旁是“灬”(即“火”).它的本義是“引火點著”,所以《說文解字》將“然”字解釋為“燒也”。如:以須爐火然之也。後來“然”引申出其他意義了,人們就造了“燃”字來表示它的本義,以示區別。
在文言文中,“然”字常常有如下意義:
①用於形容詞詞尾,可以譯作“……的樣子”,
②用作指示代詞,可譯為“這樣,那樣”,如: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④“然”用作表示.轉折關係的連詞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然而”,如:然足下卜之鬼乎!在文言文閱讀中,經常會遇到兩個含有“然”字的短語:“然則”和“然後”.“然則”的意思是“(既然)這樣,那麼……”,如:然則何時而樂耶?“然後”意思是“這樣以後”,與現在的副詞“然後”不同,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然則”和“然後”的相同之處是:在肯定上文的同時,引出下文。在現代漢語中,“然”字繼承了上述大多數用法,如:①不以為然(然,對)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這樣)③飄飄然(然,……的樣子)④事情雖小,然不可輕視(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