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20153659432

    《我為美而死》是女詩人對美與真理關係進行探討的一首詩。該詩行文短小,描述性強,利用了對話的方式,將內心的想法即追求真理透過詩中的人物的嘴吐露出來 ,且質樸清新,很少雕飾,有一種“粗糙美”,隻言片語中卻能讀出其中的意味,這體現了狄金森傾向於微觀、內省,近乎於“婉約”。 在這首詩中,詩人透露出生存的秘密:為美而生,為真而在。只有為美為真的人,才能在死後得以安息,並得到永生。

    詩中富於戲劇性的句子在破折號的引導下徐徐前行,破折號像休止符那般承先又啟後,使人屏息,造成感覺上的懸念,使人感到意猶未盡,文字與標點符號精巧地交匯著,步步引人深入。 全詩由三個詩節組成,四行為一節,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相間,偶數行押腳韻。

    詩的開篇就直接說明“我”因美而死,剛剛躺在墳墓中,就遇到了一位鄰居,“他”為了真而死,兩人都為追求有價值的東西而獻身。 這裡的“美”是指狄金森所傾心的自然界和人生中各種變化呈現的美以及自然本身存在的美,但是“真”的含義卻似乎難以從詩中看出,詩人只是含糊地說美和真“二者是一”,這不禁使人想起英國詩人濟慈的傳世名言: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但即便有了這種聯想,也仍然不易求得對“真”的透徹理解。

    第二節描述了兩個死者之間的談話。“我們是兄弟”運用了象徵手法,闡明瞭他倆生前的宗教信仰相同,因為只有宗教信仰一致的人們,才能彼此稱作兄弟 ,而且透過“我們是兄弟”的說法將“我”含糊地變成了男性,避開清教的倫理。

    最後一節陳述“我”與“他”在感情上有共同之處,沒完沒了地交談,直到軀體變成泥土,名字被人們遺忘。“像親人”運用了暗喻的手法,詩人把兩個死者之間的交談比作兩個同鄉人之間的傾述,以便更好地表達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而“房間”(room)一詞上運用了影射的手法,暗指“墳墓”(tomb),這裡詩人將墳墓比作房屋,一個人從生到死、從人間到墳墓這一讓人無比恐懼的景象在詩人筆下就彷彿一個人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從白天到黑夜,告別老朋友結識新朋友一樣自然、輕鬆。短詩最後兩句”直到蒼苔長上我們的嘴唇——覆蓋掉,我們的姓名——”更是讓人聯想到歲月流逝,引起無限遐思。 “青苔”實為墳頭長滿的野草,此處作雙關語,除了本意之外,還被賦予新意:“死亡” ,嘴唇指的是墳墓的入口,最後提到的名字則為載有死者姓名的墓碑。當青苔蔓延上唇際,在死亡中被遺忘,詩人仍不懈地追求。

    整首詩歌語氣自豪、情調莊嚴,也存在一種失落的氣氛。因為在用自豪而莊嚴的格調讚揚兩個英雄主義精神之餘,詩人意識到不論是美還是真,兩者都不是永恆的東西。 ”死亡“本身就是詩人對自己隱退的比喻,一心期待自己的詩能被認可的狄金森與傳統和世俗格格不入,掙扎之後便放棄了,因為其對詩歌有著自己的審美原則。

    由於狄金森太過於獨特的生活方式,有的評論家也將這首詩解讀為狄金森對愛的精神追求。詩中的“他”是詩人渴盼的情投意合的愛侶,在狄金森所能接受的道德範疇和情感接受能力的範圍內(詩中是用牆壁將他們隔開)比鄰而居,從中也能看出狄金森追求的更多的是柏拉圖式的戀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班熬夜上火,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