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認為愛情是一種認知和社會現象。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 的三角愛情理論認為愛情是由三部分組成的:親近,責任感和激情。親近表現在分享彼此的私人生活和秘密,責任感則促使兩者保持情感的長期維繫,而激情表現於痴戀和浪漫。痴戀就是人們所說的戀愛中的人智商降低云云。有心理學家將愛情分解成兩部分:利他主義和Narcissism(自戀)。利他主義是指關愛他人但是不求回報。自戀該詞源自希臘神話,傳說青年Narcissus形體非常完美,愛上了湖中自己的影子,而對其他女神的愛慕無動於衷。自戀應該是與自私性聯絡在一起的,而利他主義將自私性排除,兩者應該互為補充。
從生化角度上分析,愛意的產生和睪丸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關。神經學的研究表明在相互吸引階段,大腦持續分泌資訊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等。這些激素會刺激大腦的“愉快中心”,併產生一些副作用,如心跳加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以及持續性的興奮感。眾所周知,生物內訊號的傳導是透過化學物質與神經突觸受體細胞結合,刺激細胞膜離子通道開啟和關閉,導致細胞膜電勢變化,從而釋放神經遞質,進而傳播給相鄰神經元細胞,引起起電勢變化,如此往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戀愛的人們說來電還真不只是個形象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激素水平和化學物質引起的相互吸引作用通常不持久,一般不超過數週最長數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單純的使用生化方面的觀點來解釋愛情顯然是不合適的,在這一點上,心理學提出的關於責任感對於感情的維繫,以及利他主義的觀點等等顯然是做了很好的補充。
愛情物理學
什麼是愛情物理學?首先,由於我是出於玩味科學的目的而寫這篇文章,顯然它不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壓根就不是科學),實際上,在本人斗膽的定義下,愛情物理學是指假借物理中的概念和原理類比生活中愛情的一些現象,以展示物理學與愛情之間的聯絡,而並非類似於心理學,生物化學等對於愛情的研究的嚴肅科學。
異性相吸
早在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就聽說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這樣的偷換物理學的概念用來調侃愛情的話,所以我絕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惜究竟是誰最早將電磁學用來詮釋愛情,就無從考證了,如果有史料可查的話,相信其引用率必定高於任何諾獎獲得者的論文了。^_^!
不過,我個人不完全贊同將男女之間的吸引看成是正負電荷之間的吸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電子相較於質子,質量實在差的太遠。我是支援男女平等的,所以個人支援將男女之間的吸引類比於一個數量級的粒子,比如質子與中子。而且,質子與中子之間“粘合”的強力(strong force)可比靜電引力大好幾個數量級。同時人們也很講究門當戶對,差距太大,婚姻往往不容易幸福。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牽強的原因,是因為有社會學研究發現,人們在選取異性伴侶的時候,就長相上會挑選和自己相貌接近的人。不過,免疫學家也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援異電荷吸引模型,透過體味測試,女性偏愛免疫型和自己互補的型別(假定互補對應於電荷中和效應)。當然現實情況中,男性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與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倒是有些近似的地方。不過這年頭,誰繞著誰轉,還真不好說。
心理學上認為愛情是一種認知和社會現象。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 的三角愛情理論認為愛情是由三部分組成的:親近,責任感和激情。親近表現在分享彼此的私人生活和秘密,責任感則促使兩者保持情感的長期維繫,而激情表現於痴戀和浪漫。痴戀就是人們所說的戀愛中的人智商降低云云。有心理學家將愛情分解成兩部分:利他主義和Narcissism(自戀)。利他主義是指關愛他人但是不求回報。自戀該詞源自希臘神話,傳說青年Narcissus形體非常完美,愛上了湖中自己的影子,而對其他女神的愛慕無動於衷。自戀應該是與自私性聯絡在一起的,而利他主義將自私性排除,兩者應該互為補充。
從生化角度上分析,愛意的產生和睪丸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關。神經學的研究表明在相互吸引階段,大腦持續分泌資訊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等。這些激素會刺激大腦的“愉快中心”,併產生一些副作用,如心跳加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以及持續性的興奮感。眾所周知,生物內訊號的傳導是透過化學物質與神經突觸受體細胞結合,刺激細胞膜離子通道開啟和關閉,導致細胞膜電勢變化,從而釋放神經遞質,進而傳播給相鄰神經元細胞,引起起電勢變化,如此往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戀愛的人們說來電還真不只是個形象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激素水平和化學物質引起的相互吸引作用通常不持久,一般不超過數週最長數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單純的使用生化方面的觀點來解釋愛情顯然是不合適的,在這一點上,心理學提出的關於責任感對於感情的維繫,以及利他主義的觀點等等顯然是做了很好的補充。
愛情物理學
什麼是愛情物理學?首先,由於我是出於玩味科學的目的而寫這篇文章,顯然它不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壓根就不是科學),實際上,在本人斗膽的定義下,愛情物理學是指假借物理中的概念和原理類比生活中愛情的一些現象,以展示物理學與愛情之間的聯絡,而並非類似於心理學,生物化學等對於愛情的研究的嚴肅科學。
異性相吸
早在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就聽說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這樣的偷換物理學的概念用來調侃愛情的話,所以我絕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惜究竟是誰最早將電磁學用來詮釋愛情,就無從考證了,如果有史料可查的話,相信其引用率必定高於任何諾獎獲得者的論文了。^_^!
不過,我個人不完全贊同將男女之間的吸引看成是正負電荷之間的吸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電子相較於質子,質量實在差的太遠。我是支援男女平等的,所以個人支援將男女之間的吸引類比於一個數量級的粒子,比如質子與中子。而且,質子與中子之間“粘合”的強力(strong force)可比靜電引力大好幾個數量級。同時人們也很講究門當戶對,差距太大,婚姻往往不容易幸福。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牽強的原因,是因為有社會學研究發現,人們在選取異性伴侶的時候,就長相上會挑選和自己相貌接近的人。不過,免疫學家也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援異電荷吸引模型,透過體味測試,女性偏愛免疫型和自己互補的型別(假定互補對應於電荷中和效應)。當然現實情況中,男性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與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倒是有些近似的地方。不過這年頭,誰繞著誰轉,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