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兒我剛剛查了查,以下是原文,懶得整理了,就截了一下,後面的內容沒看清,你自己看吧!
官場耳目:晚清的坐探
“坐探”1900年,受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舉薦,試用縣丞李景枚入職上海文報局,參與該局日常事務。供職期間,他的公開身份是上海文報局的駐局委員。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另外一個身份——浙江巡撫衙門的駐滬坐探。“坐探”,亦稱“坐探委員”,簡言之,即為官員派駐某地的探員,專事各類資訊與情報蒐集。坐探非幕友、長隨,充任者多為候補官員,但他們又並非正式職官。因此,清代各類會典和政書對這個群類的人並無著墨。所以我們今天對坐探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在晚清官場、政局中的位置與影響亦知之甚少。如果說幕友、長隨為地方官的手足,為其排憂解難、鞍前馬後;那麼坐探則不失為其耳目,為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1895年,候補知縣曹和濟奉河南巡撫劉樹堂之命前往天津探聽中日戰爭的軍情。對所擔角色,曹和濟有一番自述:“乙未春,奉巡撫劉公檄,作諜津門,五閱月,耳目隘,粗得聞見。時會集江、浙、閩、蜀先到之刺探諸君,又採諸輿評,當日搆釁僨事各緣由,稍稍悉梗概。”(曹和濟:《津門奉使紀聞》,中國近代史料叢刊《中日戰爭》第一冊,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將自己的身份定義為“作諜”、“耳目”,這是曹氏自陳,亦是作為親歷者的他對坐探這一角色的歸納。“坐省”與“坐京”就“耳目”的性質來講,清代還有兩種與之類似的群體:“坐省”與“坐京”。“坐探”與“坐省”、“坐京”既有相似一面(有時,甚至是同一類人的不同稱呼),也有不同之處。“坐省”亦稱“坐省家人”、“省友”,多由州縣書吏、長隨家人或佐雜差役等充任,常年駐守省城,溝通督撫部院、藩臬兩司,為州縣探聽資訊,包攬錢糧解領、投文解犯、刑命案獄等事務,在地方行政機構運作中起居間協調的作用(參見裴丹青:《清代“省友”初探》,《中研院近代史集刊》第八十八期)。
這個事兒我剛剛查了查,以下是原文,懶得整理了,就截了一下,後面的內容沒看清,你自己看吧!
官場耳目:晚清的坐探
“坐探”1900年,受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舉薦,試用縣丞李景枚入職上海文報局,參與該局日常事務。供職期間,他的公開身份是上海文報局的駐局委員。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另外一個身份——浙江巡撫衙門的駐滬坐探。“坐探”,亦稱“坐探委員”,簡言之,即為官員派駐某地的探員,專事各類資訊與情報蒐集。坐探非幕友、長隨,充任者多為候補官員,但他們又並非正式職官。因此,清代各類會典和政書對這個群類的人並無著墨。所以我們今天對坐探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在晚清官場、政局中的位置與影響亦知之甚少。如果說幕友、長隨為地方官的手足,為其排憂解難、鞍前馬後;那麼坐探則不失為其耳目,為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1895年,候補知縣曹和濟奉河南巡撫劉樹堂之命前往天津探聽中日戰爭的軍情。對所擔角色,曹和濟有一番自述:“乙未春,奉巡撫劉公檄,作諜津門,五閱月,耳目隘,粗得聞見。時會集江、浙、閩、蜀先到之刺探諸君,又採諸輿評,當日搆釁僨事各緣由,稍稍悉梗概。”(曹和濟:《津門奉使紀聞》,中國近代史料叢刊《中日戰爭》第一冊,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將自己的身份定義為“作諜”、“耳目”,這是曹氏自陳,亦是作為親歷者的他對坐探這一角色的歸納。“坐省”與“坐京”就“耳目”的性質來講,清代還有兩種與之類似的群體:“坐省”與“坐京”。“坐探”與“坐省”、“坐京”既有相似一面(有時,甚至是同一類人的不同稱呼),也有不同之處。“坐省”亦稱“坐省家人”、“省友”,多由州縣書吏、長隨家人或佐雜差役等充任,常年駐守省城,溝通督撫部院、藩臬兩司,為州縣探聽資訊,包攬錢糧解領、投文解犯、刑命案獄等事務,在地方行政機構運作中起居間協調的作用(參見裴丹青:《清代“省友”初探》,《中研院近代史集刊》第八十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