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51450936429

    新生兒的鎖骨骨折為最常見的產傷。多由於生產過程中產道狹窄,或者胎位不正等原因使得嬰兒肩部受力過大產生。鎖骨骨折的新生兒會表現為:肢體運動不對稱,患側拒按,觸碰患處會導致哭鬧,等等。可以透過X線檢查診斷鎖骨骨折。新生兒骨折的特點:由於新生兒骨骼較成年人柔軟,並不是所有的骨折都表現為橫斷性骨折(骨折兩端完全分離),而很多表現為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兒童的骨骼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骨外膜較厚,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遭受暴力發生骨折會出現與植物青枝一樣折而不斷的情況。 )在青枝骨折中,是不需要外固定的。對患側上肢應減少牽拉,避免病情加重,隨著小兒的生長髮育,肩部增寬,錯位及畸型均可自行消失。注意避免過多移動患側,一般來說2周左右骨骼臨床癒合。在完全性骨折中,即骨骼兩端完全分離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外固定的方法固定兩端,“8”字繃帶固定常用。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長期處於固定位相對較困難,隨著年齡增長骨骼可自行癒合,故亦有主張不需固定。

  • 2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鎖骨骨折是常見的小兒上肢骨折之一,中醫學稱之為“鎖子骨斷傷”,“井欄骨折斷”,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留下後遺症。臨床中常發生於10歲以下的兒童。  

    鎖骨細而長,部位表淺,是支援肩胛帶與軀幹的唯一骨性支架。兒童特點好動,在跌倒時手或肘部著地,或從床上,沙發上不慎摔倒肩部著地,因暴力的傳導作用,導致鎖骨骨折。一但明確骨折,家中幾代人睡臥不安,焦急萬分。其實家長不必擔憂,小兒鎖骨骨折,預後好,餘留後遺症者幾乎沒有,及便是骨折對位不好,畸形癒合,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影響外觀,但是功能影響不大,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這種畸形是可以自行矯正的。  

    鎖骨細長好比秤桿,而上肢的下墜好比秤砣,因此,骨折經復位後很難保持理想位置。幼兒(6歲以下)鎖骨骨折,有明顯錯位者,不需要手法整復,為了減輕骨折斷端刺激痛,只需沙巾或三角巾,屈肘90度,前臂功能位,將肘略緊縮(減輕“秤砣”下墜重量)懸吊胸前三週。仰臥睡眠時,患肩下墊一軟墊。骨折錯位所產生的較大隆起骨痂,多在10個月內,透過再塑形而消失。6歲以上兒童與青少年鎖骨骨折成角畸形或重疊移位,復位後用“8”字繃帶或雙圈法固定5周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榮耀手機“多屏互動”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