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看看巴甫洛夫的研究吧.  條件反射理論是巴甫洛夫的高階神經活動學說的核心內容;1927年他在〈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著作中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條件反射活動的規律。反射活動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形式,反射包括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又稱無條件反射)兩類,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後天形成的,需要特定的條件;後者是先天固有的,是長期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巴甫洛夫發現,某些無關動因或中性刺激(如鈴聲、燈光)與非條件刺激(如食物)在出現的時間上相結合(專業術語稱為強化),經過若干次訓練以後,單獨的中性刺激(即條件刺激)也能引起與非條件刺激相同的反應,這就是條件反射。例如,狗見到食物開始分泌唾液是非條件反射,如果每次給食物時總是與鈴聲或燈光相結合,經過若干次以後,單獨出現鈴聲或燈光也會引起狗分泌唾液,這就是條件反射的表現。由於飼養員定時給狗餵食;所以飼養員特有的腳步聲就使狗開始分泌唾液。  條件反射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大腦活動方式,是高等動物和人類對環境刺激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巴甫洛夫認為,學習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記憶是條件反射的鞏固。實際上條件反射是一種典型的聯合型學習記憶模式。巴甫洛夫不僅研究了動物的條件反射,而且還探討了人類的高階神經活動,提出了第二訊號系統的概念,首次說明語詞對人類的條件刺激作用。語詞是客觀世界中具體訊號(鈴聲、燈光等,稱為第一訊號)的訊號,稱為第二訊號,人類有語言文字,所以只有人類才有第一、第二兩種訊號系統,動物只有第一訊號系統。人類的高階神經活動常常是兩個訊號系統共同協調作用的結果,是人類思維的物質基礎。例如;“談虎色變”就是語言(第二訊號)作為條件刺激引起的條件反射。關於條件反射形成的腦內神經機制,巴甫洛夫提出了暫時聯絡學說,並認為暫時聯絡的神經接通部在大腦皮層內。也就是說,由於條件刺激與非條件刺激的多次結合,二者在大腦皮層內產生的兩個興奮灶之間建立了暫時的機能聯絡——神經接通。  原則上說,任何一種能被身體感受的動因都可以作為條件刺激訊號,在各種非條件反射(食物性反射、防禦性反射、性反射以及內臟活動的反射——嘔吐反射、排尿反射等等)的基礎上都可以透過訓練建立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建立與鞏固的過程就是學習記憶的過程。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和教育實踐中可以有意識地透過訓練而建立條件反射來改變身體的反應,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或培養有益的興趣與愛好,或消除不良的嗜好等。例如,有人建議採用催吐劑來戒酒,即飲酒與催吐劑相結合,當形成條件反射以後,飲酒就會引起嘔吐,於是就厭惡飲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鐵俠馬斯克是一個好的CEO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