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會計學家張新民教授引領了中國財務報表分析領域的理論與方法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了“張氏財務分析框架”。他最近對財會領域的學習者提出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和小e一起來學習吧!
這個問題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我們到目前為止能夠看到的這套財務報表分析的體系、框架,也就是我這套張氏財務分析框架(八看),包括戰略視角下的財務分析、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等,其實都是站在企業外部來看企業的。
從外部、從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體系對企業內部的管理進行分析,是我這套分析體系的顯著特徵。
那麼,對企業財務資訊的分析能不能指導企業的內部管理呢?有的時候可以,有的時候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呢?在概括性的財務指標體系下,我們根本不知道企業的業務是如何組織的,也不知道企業的子公司是如何在企業的業務中發揮作用的。
例如,在報表裡我們能看到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有,合併報表也有,能大概知道企業有多少子公司,但是不知道每個子公司用了多少錢,不知道每個子公司的地理位置;這些子公司的業務結構與兄弟公司(母公司)之間是怎麼安排的、流程是什麼樣的,這些通通都不知道。我們只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
如果想指導企業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進行財務分析,就必須對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職能劃分有深入瞭解。雖然同樣都是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但是職責範圍的差異很大。
對企業業務部門職能的劃分、許可權的歸屬和資金管理的體制(如母子公司之間的預算管理體制)等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另外,對企業的費用結構也要有深入的瞭解。銷售費用不能光看一個數字,要看銷售費用裡到底有哪些(廣告費、人頭費、差旅費等)?是怎麼樣的?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搞清楚了費用結構、業務結構、母子公司之間的關係和內部的流程關係還不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係:人際關係。在一個單位裡,人際關係特別重要。
如果不熟悉人際關係,光看資料,有的時候你是不能理解的。熟悉了人際關係以後,企業的流程、業務關係(包括資金流動關係、利益關係)你都能馬上找到分析的鑰匙、關鍵點。所以我特別想強調一下,指導企業內部的財務分析,必須先了解這些東西。
另一方面,應該用我們已有的財務工具做一些分析,比如對子公司的整體營運能力的分析。我在分析整體營運能力的時候,可不是簡單地算一算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係,我是有一套方法的,用於對子公司核心利潤的質量、業務成長性的分析。
在對企業內部的費用中心(企業有好多費用中心)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透過預算控制,透過業務發展與費用之間的關係找到內在規律性的關係,然後再去分析。
另外,企業的業績考核、績效考核與會計和現金流量口徑之間的差異等問題,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企業的基礎之上進行分析,絕不是簡單聊聊天就可以了,可以作為一個諮詢專案去做了。
中國著名會計學家張新民教授引領了中國財務報表分析領域的理論與方法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了“張氏財務分析框架”。他最近對財會領域的學習者提出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和小e一起來學習吧!
這個問題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我們到目前為止能夠看到的這套財務報表分析的體系、框架,也就是我這套張氏財務分析框架(八看),包括戰略視角下的財務分析、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等,其實都是站在企業外部來看企業的。
從外部、從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體系對企業內部的管理進行分析,是我這套分析體系的顯著特徵。
那麼,對企業財務資訊的分析能不能指導企業的內部管理呢?有的時候可以,有的時候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呢?在概括性的財務指標體系下,我們根本不知道企業的業務是如何組織的,也不知道企業的子公司是如何在企業的業務中發揮作用的。
例如,在報表裡我們能看到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有,合併報表也有,能大概知道企業有多少子公司,但是不知道每個子公司用了多少錢,不知道每個子公司的地理位置;這些子公司的業務結構與兄弟公司(母公司)之間是怎麼安排的、流程是什麼樣的,這些通通都不知道。我們只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
如果想指導企業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進行財務分析,就必須對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職能劃分有深入瞭解。雖然同樣都是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但是職責範圍的差異很大。
對企業業務部門職能的劃分、許可權的歸屬和資金管理的體制(如母子公司之間的預算管理體制)等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另外,對企業的費用結構也要有深入的瞭解。銷售費用不能光看一個數字,要看銷售費用裡到底有哪些(廣告費、人頭費、差旅費等)?是怎麼樣的?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搞清楚了費用結構、業務結構、母子公司之間的關係和內部的流程關係還不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係:人際關係。在一個單位裡,人際關係特別重要。
如果不熟悉人際關係,光看資料,有的時候你是不能理解的。熟悉了人際關係以後,企業的流程、業務關係(包括資金流動關係、利益關係)你都能馬上找到分析的鑰匙、關鍵點。所以我特別想強調一下,指導企業內部的財務分析,必須先了解這些東西。
另一方面,應該用我們已有的財務工具做一些分析,比如對子公司的整體營運能力的分析。我在分析整體營運能力的時候,可不是簡單地算一算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係,我是有一套方法的,用於對子公司核心利潤的質量、業務成長性的分析。
在對企業內部的費用中心(企業有好多費用中心)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透過預算控制,透過業務發展與費用之間的關係找到內在規律性的關係,然後再去分析。
另外,企業的業績考核、績效考核與會計和現金流量口徑之間的差異等問題,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企業的基礎之上進行分析,絕不是簡單聊聊天就可以了,可以作為一個諮詢專案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