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悸動回憶
-
2 # 九九是我心
正宗犛牛角的顏色大部分是黑色,也有棕色的。
犛牛角出處為《綱目》,別名有犛牛、旄牛、犣牛、毛犀、貓牛、竹牛、毛牛。犛牛角又分為白犛牛角,黑犛牛角,花犛牛角。其中白犛牛角功效可比白水牛角,數量少,很是稀有。分佈於青藏高原,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西段,東至四川西北部,南達西藏境內。在青藏高原地區。犛牛已馴為家畜。
具有清心,解熱,鎮靜,鎮痙。主治高熱神昏,驚狂譫妄及熱毒入血分、營分,斑疹,癰瘍吐血,衄血等症。《綱目》:
正宗犛牛角的顏色大部分是黑色,也有棕色的;犛牛角又分為白犛牛角,黑犛牛角,花犛牛角。其中白犛牛角功效可比白水牛角,數量少,很是稀有。分佈於青藏高原,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西段,東至四川西北部,南達西藏境內,在青藏高原地,犛牛已馴為家畜。
犛牛角性狀
犛牛角先直升,再向外,復向上彎曲。成年犛牛角長均在30cm以上,基部直徑可達5-lOcm,色黃黑相間,表面光亮,無橫紋,極堅韌。犛牛角片,絲黑黃色,半透明狀。
形態特徵
原動物體形大而粗壯。成年雄獸長達3.6m,肩高可至1.6m。體重500kg以上,肩部有凸起的隆肉。耳小。四肢短而粗。
雄性角大,角基略扁,二角距離很大,角先直升,再向外,復向上彎曲,角尖又有向後彎的趨勢。被毛暗褐色,頭和背部的毛短而光滑,體側、頸、胸、腹、尾部均具長毛。吻部、鼻部稍呈白色。尾下垂時踵部。
生長環境
野生者棲息於高山峻嶺,能耐寒冷而畏熱,常數十成群。分佈於青藏高原,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西段,東至四川西北部,南達西藏境內。
白犛牛
分佈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大灘、抓喜秀龍灘(漢語稱永豐灘)和阿崐沿溝草原。天祝白犛牛體質結實緊湊,體表少褶皺,耳垂皮小,體表散熱面積小,寒冷氣候條件下體表散熱少;被毛由不同毛纖維型別組成,具有保溫性良好的空氣層,保暖性高。
白犛牛鼻孔大,氣管粗短;胸腔大而發達,心臟、肺臟發育好,血液中紅細胞(紅血球)數量多(天祝白犛牛為6.60百萬/立方毫米,黃牛為4.50百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含量高,攜氧量多,從而增加血液中的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