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媽的幸福小滋味
-
2 # 使用者6072379282667
讀了《棗核》這篇文章,我就在思考,或許,文中老人的家就是個微型的中國。在那裡,垂柳、睡蓮池假山還有未長成的棗樹都是她綿綿思鄉情意的寄託。“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念越切。”
這是那位老人的心裡話,說得真好。海外漂盪的人兒,在家庭和睦、事業有成之時,回首往事,熾熱的思鄉情懷怎能不猶然而生?我們知道,在那些海外遊子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在那裡,裝的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擴充套件資料:
《棗核》是一篇優美散文,選自《蕭乾文集》,已被編入:上海教育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九課、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課、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作者蕭乾(1910.1.27--1999.2.11),原名蕭秉乾。
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的一位故友託他從家鄉給他帶幾顆棗核的故事。我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故友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人。
“他一下車,就先問棗核帶來了嗎?他把棗核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珍貴……”這可以充分地體現出遊子久別故鄉後對家鄉的思念是多麼深厚,彷彿一切珍珠翠鑽、榮華富貴都比不上祖國在心中的分量。朋友解釋說,“北海”假山上的石頭都是從唐人街論斤稱量買下的。
這句話以及友人家中處處洋溢的中國的氣息可以看出中華兒女“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答:核是本文的敘事線索;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故鄉故土緊緊連在一起,凝聚著海外遊子深深的愛國情與濃濃的思鄉情,起到了以小見大的作用,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因為雖然在國外生活優裕,事業如意,但長期遠離故土的缺憾是無法彌補的,這裡不是心的歸宿,表達了炎黃子孫的拳拳之心,讀完全文,留下著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