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一樣的提莫

    這段時間剛好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否能從微信朋友圈文字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是一個很複雜的因素。從文字到性格的分析如果靠感覺的話千萬個人有千萬種感覺。在看朋友圈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把文字跟現實中這個人給自己的感覺聯絡起來。有時候感覺一個人在朋友圈言行舉止怎麼跟現實中接觸的對方差別那麼大,這是因為你看到的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對方塑造的他希望在你眼中呈現的模樣。其實刷朋友圈這種習慣也是我們排解孤獨的行為,而發朋友圈的時候人們則會考慮自我呈現、形象經營等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分組,分組真是理解人性的功能,朋友圈中除了朋友還有家人、老師、同事、領導等人。你逃課出去旅行的時候在朋友圈曬圖總會想想要不要遮蔽掉老師吧。哎,從什麼時候開始記錄生活變成了這麼累的一件事,發個圖都要想想不給哪個群組的人看。朋友圈就像一個舞臺,舞臺前後一個人呈現的自我是不一樣的。戈夫曼的書裡提到”誤導性表演”:為了在與他人互動期間呈現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誤導性表演。“現實中內向嚴肅的人,在朋友圈可能各種逗逼無下限;現實中樂呵呵的人可能朋友圈轉的全是各種傷春悲秋心靈雞湯文;現實中普普通通的人會在朋友圈偽裝得高大上……所以在朋友圈是很難透過文字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干擾因素太多,你只能分析出一種模糊的感覺。不過,雖然一個人會有意識地在朋友圈進行印象管理,塑造自己想要呈現的形象,但是他在無意之中也會透露出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徵或價值取向,甚至是政治傾向和性取向。(是的,透過文字分析可以敏銳察覺出發圖文的人的性取向,特別是圖片分析,圖片真的會透露很多個人隱私。)

  • 2 # 心理學充電時間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特徵。換句話說,什麼能夠展示一個人的性格呢?一個樂觀的人,在面對煩惱的時候會鼓勵自己去變得積極,一個自私的人,對於一個自己可以做到的請求會視而不見。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是可以透過外在的態度和行為來展現的。

    態度是個體內在的心理傾向,是沒有顯現於外的內心狀態。態度有行為的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態度可以預測人們的行為。

    態度是一個人對人、事或者思想觀念的反應傾向性,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對外界的態度,來了解他性格特點和思想的傾向性。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透過個體發表的圖片文字等,看到對於事件的態度。

    例如一個人發了一個抱著小狗的照片,我們可以知道他對於小狗並不反感,可能非常的喜愛小動物。

  • 3 # Jia小殼

    比如某人經常發各地的風景照,而且圖片修飾很精細,再配上煽情優美的文案,可以看出對方可能是個愛拍照、嚮往詩和遠方的文藝青年。比如喜歡發各種美食,對方可能是個吃貨,懂得享受生活,擅長在平淡中製造出一種儀式感。再比如經常看到某人發出的對周圍所經歷人事的不滿,或對近期熱搜上各種大事件所做出的自以為獨到的見解,帶有明顯主觀性的偏激言論讓人感到對方滿滿的負能量,而負面情緒是帶有傳染性的,自然會有人不喜歡並遠離……

    總之,個人認為,生活是自己的,沒必要把自己全部暴露。保持幾分距離,適當的分享你的喜怒哀樂,既讓關注你的人對你的狀況有一定了解,又能給自己一定的自由空間,這樣才能更好的拉近關係、加深情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雀魚不撈出來能直接消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