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有兩個問題哈,我分開來答吧。

    問題1:

    先來了解下袁春望這個人吧。在我還不知道袁春望的真實身份時(至少他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我會覺得袁春望對瓔珞是基於對她強大“腹黑”能力的欣賞,也有對她出手相助的感恩,在此基礎上而產生的同病相憐、互相取暖的憐憫疼惜之情。但到後來劇情發展來看,他從一開始就從來沒覺得和瓔珞是一類人啊,瓔珞對他而言就只是一個普通人家進來的普通宮女,,他如此看重自己的出身,又如何不會在乎別人的出身呢?(說是這麼說,其實內心是充斥了對命運不公的憤恨。別人是奈何生在帝王家,他是生在帝王家卻落得奴才命,不更可氣。況且在等級森嚴的皇宮裡,袁春望受了那麼多的委屈,差點就被張管事給猥褻了……他若能像他所言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還真就是可以逆襲男一號了)

    即便沒有魏瓔珞,他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往上爬,要回屬於他自己的東西。而瓔珞的“背叛”恰恰點燃了他的復仇慾火。他所聲稱的感情遭到瓔珞的背叛,其實質不過是他自己對“應該”的執念,就像皇室“應該”給予他皇子的待遇,瓔珞同樣“應該”陪他一輩子,這種人就屬於高度自私人格,會將所有的過錯歸咎於他人身上,而不會真正愛其他人的型別。

    所以他並不是真的愛瓔珞,他最愛的是自己了毫無疑問。但對瓔珞確實是存有感情的,或者說願意對她展現人性好的一面的本能。畢竟倆人在辛者庫、在圓明園都共患難相處了這麼久,袁春望也是付出過真感情的。

    問題2:

    正是因為明朝曾經出現王振、魏忠賢等宦官專權的“閹黨之禍”,清朝必須吸引前朝教訓啊。雖說皇權至高無上,但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權多少都會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世襲貴族,漢唐計程車族,宋元的文官集團等都會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然而直到朱元璋廢丞相開始加強皇權制度,皇帝這才算是可以真正撒開腿子任性起來。而這也間接讓皇帝身邊最為親密的宦官有了鑽空的機會。皇帝離不開太監啊,宦官們只要討好皇帝這個絕對的老大就行了,根本就無所忌憚。所以宦官最後發展到干預朝政,能與滿朝文武百官分庭抗禮的地步。

    對此清朝統治者汲取了前朝教訓,專門限制了宦官的權力。比如說嚴格限制太監數量,從明朝的高達十萬的太監數量縮減至數千人的規模;限制宦官權力等級,太監發展到頂了也就是個四品官;嚴禁宦官傳言政事,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安德海、李蓮英,慈禧太后再寵愛也絕不會讓他們干政。

    還有就是我們常在清宮劇裡聽到的“敬事房”是管理太監的機構,它的頂頭上司是滿清貴族而不是宦官,這也從制度上有效地防止了太監權力過大。

    所以啊,這就是為什麼說歷史教科書上說清朝是封建皇權制度的最高峰。這可是清朝統治者汲取了歷朝歷代包括明朝宦官專權血淋淋的教訓後才學會的道理,那就是誰也信不過,要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丙酮酸經糖異生途徑生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多少個ATP?